【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保护非遗就是保护文化生命力
发稿时间:2017-09-16 13:16:00 来源: 光明网
“喜迎十九大 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首站走进贵州,记者踏上多彩贵州的土地,感受到多彩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气息。
9月16日,正赶上“非遗周末聚”在多彩贵州文创园举行。演员们身着民族盛装,载歌载舞,像过节日一样迎接着全国各地的客人前来参加“非遗周末聚”活动。
“非遗周末聚”现场,手艺人正在手工刺绣苗族青族民族服装。
记者了解到,“非遗周末聚”是贵州省一项非遗公益性文化活动,在保持非遗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和传承人的带头作用,已逐渐走入寻常百姓,越来越多的百姓受益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贵州省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红光介绍说,贵州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非遗保护保护工作。“非遗周末聚”以贵州省全省各县市非遗项目的展示展演为主线,以每周一个地方活动主题来组织,每次活动持续6个月,设置非遗周末课堂、地方特色产品美食展示、地方文化旅游推介、机场展示展演等活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非遗项目如何更好融入现代生活、体现当代文化审美、体现现在人们的精神需求,这是我们贵州这样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需要努力的方向。”
“非遗周末聚”民族歌舞演出中。
记者了解到,2009年9月30日,“贵州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石陌说春”作为扩展名录之一,是贵州第二个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截至目前,贵州省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项,国家级名录85项140处,省级名录561项709处,市级名录1000多项目,县级名录4000多项。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57名,省级传承人402名。贵州省是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非物质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加强保护、传承和发展。
参加“非遗周末聚”的民族演员。
“非遗保护的核心是什么?”在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看来,非遗保护的核心是保护文化生命力。“非遗传承实践是否丰富,非遗能力建设是否强劲,非遗传承人状态是否积极向上,非遗传承过程中是否惠民,这些要素都是非遗传承过程中的重要方面。”
“非遗不是保护某一个最好的项目,而是要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保护文化命脉源远流长,多彩贵州很好的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生命力。”王晨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