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在民众的文化获得感中见证国家的进步

发稿时间:2017-09-18 09:57:00 来源: 光明网

  在民众的文化获得感中见证国家的进步

  ——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及文化体制改革综述

  十八大以来,文化事业在顶层设计与改革、公共服务与走出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民众的文化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日趋繁荣,中国文化在国际的影响力迈上一个新台阶。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在民众的文化获得感中见证国家的进步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较之于经济实力更高的标准。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也取得了诸多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民众的文化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首先是文化事业的顶层设计明显加快,满足民众文化需求的制度支撑与保障日益完善。如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将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逐步加大现有财政资金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截至目前,各地安排用于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超过20亿元。

  此外,201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出台,为明确政府责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民众的文化权益保障正式进入法定时代。

  正是在全方位的制度安排下,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国家投入明显加大。据人民日报报道,2016年,全国文化事业费为770.69亿元,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0.41%,2012年,全国文化事业费为480.10亿元,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0.38%。十八大以来,全国文化事业费增速每年都超过10.0%。无论是从增长速度还是从比例看,文化事业的支出和投入水平,都迈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也得益于这种经费保障,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了包括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其次,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文化繁荣,文化体制机制的优化,也离不开改革的支持。至2014年,文化部仅保留了4个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的项目比例占69%。这种简政放权,极大的释放了文化领域的活力。而就在近日,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中宣部、文化部等七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全国市(地)级以上规模较大、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基本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相关方权责更加明晰,运转更加顺畅,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获得感明显提升。

  推动文化发展,除了要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更要主动加强中国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交流合作,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在这方面,近年来,我们的文化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仅以2016年为例,当年1月,埃及著名历史文化遗迹卢克索神庙的“2016中埃文化年”开幕式文艺演出呈现了中埃两大古老文明的交相辉映;9月份,G20峰会文艺演出向多国领导人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11月,在秘鲁首都利马,“中拉文化交流年”闭幕式隆重举行,直接受众近千万人……而今年的电影《战狼2》取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也在国际上打造了一张新的中国文化名片。另外,随着“一带一路”计划的实施,中国文化与沿线国家的交流进一步增强。如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一带一路”元素成为亮点……

  文化强则国强。一个日益发展的中国,必定是一个经济与文化等全面发展的国家。十八大以来,文化事业在顶层设计与改革、公共服务与走出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民众的文化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日趋繁荣,中国文化在国际的影响力迈上一个新台阶。而这些看得见的文化进步与民众获得感的提升,正是国家进步的一个最有力见证。(方 明)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