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苗族“非遗”进校园

发稿时间:2017-09-22 14:39:00 来源: 中青在线

  9月19日,由中央网信办联合文化部共同组织开展的“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传播活动雷山座谈会在贵州省雷山县雷山民族中学举办,雷山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侯天江、雷山民族中学副校长龙军就雷山县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进行介绍,文化部、网信办相关领导以及几十家网络媒体记者参与会议。

“非遗”传播活动雷山座谈会。冯四方 摄

  雷山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侯天江在会上表示,近年来,雷山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文化兴县、旅游强县”三大战略,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发展、提升和创新上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了解,自2000年开始,雷山每年苗年期间都举办民族民间系列活动,苗歌、苗舞、苗绣、苗族银饰技艺表演都得到很好的展演展示,获得专家与老百姓的肯定与赞扬。雷山还坚持“静态保护,活态传承”理念,整合资金近5000万元,先后修建雷山苗族银饰刺绣博物馆、西江苗族文化博物馆、郎德非遗博物馆等,并建立了15个“非遗”传承基地,活态呈现,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保护的关键就是传承,而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关键。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曾表示:“保持和扩大传承人群,是非遗在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永葆民族特性,并在当代生活中愈加枝繁叶茂的基础。”

  雷山民族中学深入了解培养传承人的重要性,据雷山民族中学副校长龙军介绍,雷山民族中学根据“民族中学”和“普通高中”性质特点,结合雷山“苗疆圣地——中国苗族文化中心”县情实际和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战略,选择“传承民间体艺,弘扬民族文化”特色办学发展道路,积极开展了苗族“非遗”校园传承活动。

雷山民族中学。卢愉 摄

  近年来,雷山民族中学通过运用吊脚楼、风雨桥、苗族图腾等民族文化装点校园,建立苗族银饰锻造、芦笙制作、刺绣培训等“非遗”技艺传习室,组建木鼓舞、芦笙舞、锦鸡舞等民族文艺学生社团,开设苗族刺绣班、高排芦笙舞、纸工手艺班等民族文化选修课等方式,加强课堂教学“渗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非遗”技艺传承人,保护当地特色“非遗”技艺始终延续。

银饰锻造传习室,雷山民族中学的学生正在打造银饰。

刺绣传习室,学生们正在学习刺绣。

  据悉,“传承民间体艺,弘扬民族文化”已成为雷山民族中学办学的鲜明旗帜和特色。今后,雷山民族中学将继续开展民族文化、苗族“非遗”进校园活动,更加重视“非遗”人才培养工作,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作出贡献。(记者 王煜)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