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年之声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领航新征程】用侗语唱“大歌” 十三年坚守让澳洲“洋博士”成侗族大歌海外“代言人”

发稿时间:2017-12-29 16:04:07 来源: 当代先锋网

2004年4月,英倩蕾初来贵州,机缘巧合听到侗族大歌就决定来到侗歌发源地——黎平县三龙村,向当地村民学习正宗的侗族大歌。.jpg

  2004年4月,英倩蕾初来贵州,机缘巧合听到侗族大歌就决定来到侗歌发源地——黎平县三龙村,向当地村民学习正宗的侗族大歌。(图片来源网络)

  身高八尺,碧眼金发,站在人群中比当地男子还高出一个头。她,就是来自澳大利亚的音乐学博士英倩蕾,侗族大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吴品仙称她为“澳洲老鼠”。

  “澳洲不是生产袋鼠吗,为什么要叫她老鼠呢?”

  “小英为了学歌满世界的到处跑,就像个灵活的小老鼠。”说起洋学生英倩蕾,吴品仙轻捂着嘴,眼睛弯成月牙,止不住咯咯地笑了起来。

  一说起与这位洋博士学生英倩蕾的故事,73岁的吴品仙老人打开了话匣子。

  “算一算,从小英来三龙找我学歌,到今年已经是十三个年头了。”吴品仙认真地抬起双手,数着日子,仿佛过的每一年,都像一天那么快。

  十多年前,贵州还没有县县通高速,旅游业也不如现在一般“井喷”发展,大部分村子处地偏远、宁静自然。就在这依山傍水之间,三龙侗家人平凡而又色彩斑斓的生活场景次第铺陈开来,鳞次栉比的木楼人家,劳作于田间地头或房前屋后的侗族乡亲,随时弥漫着优美侗歌合声的古朴村落,处处显现和弥漫着的侗家气息。

  这山清水秀的地貌语言、侗家特殊的生存密码和原生音乐仿佛与英倩蕾内心的憧憬不谋而合。一次偶然的机会,英倩蕾深入黔东南腹地,来到黎平县三龙村,村口一声声轻唱,曲调婉转悠扬,令她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英倩蕾意识到这就是她心中寻找的音乐,那样婉转、悦耳,如清泉徐徐而来,又似百鸟鸣春似的天籁之音。

  “我要学歌”的信念开始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几经转折,英倩蕾找到了吴品仙。第一次见面,她手中拎着两大袋行李,有一种“来了就不想走了”的气势。

  “吴老师,我想跟您学唱侗歌!”操着一口英式普通话,英倩蕾眼神真挚、语气笃定、态度十分诚恳,铁了心想要跟着这位侗歌名师拜师学艺。这是第一次有老外来找她学习唱歌,在三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品仙被吓了一跳。

  “咱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罢,只要他(她)肯学,我就会教。”作为歌师,吴品仙唱了一辈子大歌,教了一辈子大歌,文化传承的血脉早已在她的心中延绵。她转念一想,国籍的“差异”并不能成为阻碍侗族大歌传承的原因。就这样,英倩蕾顺利“拜师成功”,开始了她的侗歌学习之旅。

英倩雷(左一)与吴品仙(中间)学唱侗族大歌.jpg

  英倩蕾(左一)与吴品仙(中)学唱侗族大歌

  “小英学唱歌基本上是我唱一遍,她跟着学一遍。害怕自己发音不准就用录音机把歌声录下来;担心意思记不住,经常是在本子上标记发音和注释。”吴品仙说,因为不会说侗话,英倩蕾学起侗歌来要比本地人困难得多,但这位洋博士学生的专注和韧劲让吴品仙点头认可“自己没教错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英倩蕾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三龙侗寨生活学歌的18个月里,不仅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侗话,会唱30多首侗歌,还写出了10多万字的《21世纪山村侗族大歌》的博士论文,成为了实实在在的侗族大歌海外“代言人”,让更多外国人了解贵州侗族大歌。

中国侗族大歌与澳土著歌舞在悉尼同台演出.jpg

  中国侗族大歌与澳土著歌舞在悉尼同台演出(图片来源: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文化组)

吴品仙(左二)与其他5位侗族歌者在悉尼延长侗歌.jpg

  吴品仙(左二)与其他5位侗族歌者在悉尼延长侗歌(图片来源: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文化组)

  今年4月,在英倩蕾的“搭桥引线”下,包括吴品仙在内的6名侗族女歌手走出国门,在悉尼音乐学院与澳大利亚土著歌手首次同台演出,展示了原汁原味的“家乡之歌”。

英倩雷的老公和孩子与吴品仙合影.jpg

  英倩蕾的老公和孩子与吴品仙合影

  “英老师,摇荡聊(你回来啦)”“摇麻聊(对呀,我回来了。)”在三龙,整个寨子里的人都与她结下深厚的情谊,并亲切的称呼为英老师。

  吴品仙说,这十三年来,英倩蕾早已把三龙当做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每到节假日,她就和澳洲的朋友说我要回中国的家了。今年10月,英倩蕾再次带着老公孩子回到黎平三龙,看望这里的“亲人”们。

  洋博士英倩雷与吴品仙的情缘依旧在继续,侗族大歌延续着两个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不同民族间情感交流。可以说,侗族大歌早已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而逐渐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以及两国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的密码。(记者 周雅萌)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