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黔线|民俗篇:什么是贵州侗年?

发稿时间:2018-01-10 16:40:11 来源: 当代先锋网

  综合整理/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周雅萌

  1月4日,贵州省榕江县乐里七十二侗寨侗族民众欢庆侗族新年。侗年,侗语称凝甘,又称冬节或杨节,侗族同胞古训认为在一切农耕事务完毕的秋收后,是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因此,把农历十一月当作新春的岁首。侗年是侗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年作为侗家人的传统节日,也是经过学术界认证和政府部门认可的民族节日。在不同地区的侗族家人过侗年的时间不一样,但是大多都是是在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十一日间举行。外界对侗年的了解没有苗年那么多,但是作为侗族最为典型和独特的节日,经过了不同时期和历史的传承,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在2007年“侗年”被贵州省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已经成为了国家级的文化遗产品牌。

  为什么说侗年是一个包涵有诸多内容的复合型节日,主要是因为有关于侗年的来源说法不一,主要有缅怀祖宗、纪念迁徙、避乱逃难、纪念英雄之说,但是每一说法都有自己的合理性。关于侗年来历说法较多,夜郎君就选择其中一个较有说服力的来介绍。在贵州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年都是在每年农历十月底至十一月初举行,据说她的来历是为了祭祀祖宗、缅怀先人。相传侗族的祖先最开始到榕江这一代带来的时候,主要是以打猎为生,到后来慢慢学会了开荒种田,从打猎为生到种田为生,并且从事农耕而获得丰收。秋后,各家各户都谷物满仓,这一带的侗家人就举族欢庆。从此,经过世代相传,缅怀祖宗,才成为了现在的侗年。这个故事虽然并不完全等同于历史,但它包含了侗族某种历史的、实在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特点,也符合这节日来源的历史传说特性。

  在整个黔东南的侗族聚居区,侗年和春节一样隆重,甚至有的侗族村寨过得比春节还要隆重。在侗年的前一天,侗族村寨的各家各户都要杀猪宰羊、杀鸡杀鸭、打糕耙、烤米酒、做甜酒、煮油茶等,还要把整个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论男女老少都要换上靓丽的侗族服装。在这样隆重的节日里少不了祭祀活动,仪式都是在鼓楼里进行。首先先摆酒敬香,供上祭品,烧化纸钱,口念祭词,祭拜祖宗,感恩祖德,铭记迁徙,祈求保佑,攘灾驱邪,吃团圆饭、宴亲友等等。除了这些之外,过侗年最大的特点就是“吃鱼冻”。鱼冻就是在头天晚上将鱼炖好之后,一般都是酸汤鱼,等到第二天才把冷冻后的鱼拿来再吃,所以叫做“吃鱼冻”。“鱼冻”味道鲜嫩,营养可口,又可御寒,是侗家的传统佳肴,特别是榕江七十二寨与锦屏九寨过侗年的时候必备的菜肴。

  过侗年一般都要持续5到6天,在这几天的时间里,不仅要吃得好,还要玩得开心。侗年传统的娱乐活动主要有踩歌堂、跳芦笙、放斗牛。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在保留传统娱乐的同时,还信增加了一些娱乐活动项目。在锦屏九寨和剑河的大小广一带,还要唱山歌、赶花园、演大戏、打篮球等等。还有的年轻人借这喜庆的日子举办婚礼,喜结良缘。

  在榕江七十二寨过侗年,当踩歌堂进入高潮时,有些年青小伙为了取乐,还备办马匹,趾高气扬地骑到踩歌堂里,俗称“骑马捞堂”,这时把现场的气氛提升到最高,全场激奋。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姑娘们就会紧追骏马,用自己亲手织的漂亮花带把马套住,给马背上的小伙唱上祝福赞歌,每唱完一首,小伙就会慷慨解囊,从马背上甩钱答谢姑娘们,在场的所有人沉侵在一片喜庆祥乐之中。

  过侗年不仅是娱乐盛宴,更是一次美食会展。它展现了侗族人民丰收之后的喜悦,有飘香的糯米,新酿的米酒,肥美的鱼虾,成熟的鸡鸭,鲜嫩的鱼冻,还有腌鱼腌肉,各类菜酸,血红冷食等等,这些美味佳肴,让人目不暇接,同样令人垂涎不已。接下来马上要到的黎平侗年节,时间是阳历的12月1日,节日当天还要吃世界上最长的长桌宴,长达约4公里,可以说是聚万人同桌欢庆侗年。

  侗年一过,春节就来了,可以说整个冬天黔东南都在过年。据说苗年和侗年已经被当地列为法定假日了,也就是说从明年开始起,黔东南的小伙伴们又多了两个假日。好了,不说了,说多了就拉仇恨了。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