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一线青年干部精准扶贫实录:结对四家贫困户 每月都去家访

发稿时间:2016-09-18 09:43:00 编辑:秦华玉 来源:中国青年网

  根据精准帮扶计划,谢旦杏结对帮扶贫困户王吉收到两头母猪用以种养。受访人供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18日电(记者 黄昂瑾)“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是习近平针为扶贫工作提出的“六个精准”。

  从2013年习近平考察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时提出“精准扶贫”,到2016年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些有关“精准”的要求,究竟如何落实?到目前为止落实到了何种程度?

  近日,通过对奋斗在精准扶贫一线的中共百色市田阳县百育镇党委书记谢旦杏的采访,中国青年网记者看到了一幅精准扶贫实景图。

  谢旦杏2014年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毕业,直接来到百色市田阳县工作。2016年3月份,根据组织的安排,他到了百育镇工作,直接奋战在扶贫第一线。

  在基层摸爬滚打两年多,尤其是到镇上当书记以来,谢旦杏大部分时间都在与贫困群众打交道,对于政策和民情都烂熟于心。

  “扶贫是以户为单位”,谢旦杏向记者介绍,中央的标准是“两不愁三保障”,在此基础上,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出更多细则。比如在广西,就有“八有一超”,即有收入来源、有住房保障、有基本医疗保障、有义务教育保障、有路通村屯、有饮用水、用电用、有电视看,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广西目前的标准是3100元)。

  “制定的这些标准都非常详细,比如人均住房什么算稳固,什么算不稳固?必须人均超过13平方米,这样才算达标。我们就是按照这些目标来努力。”谢旦杏说,除了针对贫困户的脱贫标准细则外,对贫困村脱贫摘帽有“十一有一低于”的标准;而贫困县脱帽标准则为“九有一低于”。

  这些标准的制定既是将“六个精准”的要求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体现,也为奋斗在扶贫一线的干部们提供了行动指南。

  谢旦杏说:“精准扶贫首先是精准识别,在此之后就是结对帮扶。所谓结对帮扶,就是贫困户被具体分配到一位负责人头上。”根据当地的脱贫工作要求,扶贫干部必须每月对所负责的贫困户进行一次家访,要求非常严格,“每次去都得‘双确认’,干部和贫困户双方签字,还要照相留底。”

  2016年7月13日,谢旦杏在对结对帮扶贫困户家中走访。每次他都用手机记录下贫困户家庭的情况和扶贫进展,回去之后整理到笔记本上。受访人供图

  谢旦杏以自己为例,“我现在结对帮扶的对象是四户人家,他(贫困户户主)家儿子在哪个学校上学,读几年级,在哪个班,班主任是谁,电话是多少,这些我们都得知道。”

  在谢旦杏的笔记本上,记录了这些内容:“王吉,41岁,家庭人口四人,田阳县百育镇七联村那塘屯XX组门牌XX号,识别得分48分,一般贫困户,家有3.88亩土地,其中水田0.79亩,旱地0.39亩。大女儿叫王XX,在XX一中高一XX班读书,小儿子王XX,12岁,在XX小学六年级,现在已经考上初中了。主要致贫原因是王吉患较严重腰伤,丧失劳动能力,且医疗开销较大。家中花销几乎全靠其妻子黄美珍一人承担。”

  “他们家的收入,按县里计算标准,除去生产成本之后,芒果收入1360元;西红柿收入9450元;玉米收入225元;大青枣7分地,但目前还没有收入。其他农资补贴为280.25元,粮助455.76元,早、晚补都是11.85元,种玉米等补贴都是790.61元,家庭总收入11825.61元,人均2956.4元……”谢旦杏说。

  所谓精准识别,正如谢旦杏所记录的内容,从家庭成员到收入来源,帮扶干部需要对帮扶对象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从而选择结对帮扶的措施,比如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方式。

  同样以王吉家为例,谢旦杏说,王吉是他帮扶的贫困户中十分具有发展产业积极性的一位,“王吉说他家想养猪,家里已经主动建好了猪圈,而且我看他本人也有积极性,所以给他家送去两头母猪来发展生产。”对于这一类有发展产业积极性和劳动力的帮扶对象,谢旦杏指出,根据他发展产业的意愿,“看他需要什么,想养鸭就给他解决鸭苗,想种地就给他解决种子。”

  正如习近平曾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扶贫不等于救济,脱贫要治根,还在于贫困人群自力更生。

  扶贫的最终目的在于将“输血”转变为“造血”,谢旦杏指出,送鸭苗、送母猪是一种方式,但不会是普遍的扶贫措施,这不仅由于许多扶贫干部自身的经济条件所限,也因为真正脱贫更取决于贫困户自身的发展能力。

  例如谢旦杏负责的另一贫困户钟长仕,“他家就他一个人,六十多岁,住的房子很破旧,女儿不怎么管他……”对于这样一位年过花甲,且几乎没有能力改变贫穷现状的帮扶对象,“我们就采取政府兜底的方式,帮他把房子建好,给予最低生活保障,保证他基本的衣食住行。”

  谢旦杏介绍,还有一种方式是改变“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问题,“我们这有的地方,属于石山区,山上种不了树,也种不了粮食,勉强有小片土地能种玉米,还不够猴子吃,一场大雨过后,由于石山不蓄水,可能就什么都没了……对于这样的贫困人群,我们就帮他们搬出来。”这种方式也许不能立刻改变贫困状态,但改变的是致贫的根本所在。

  “原来我在北大念书时,也经常做规划到各地调研,但你不在这个岗位调研的东西终究不全面不透彻。很多情况和道理只有你真正到了基层和群众面对面才能了解和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更不能纸上谈兵凭情感臆想。”谈及农村的情况,谢旦杏感慨颇多。

  “扶贫如世间万物一样,也有主流和支流,主流也就是大多数贫困群众最终可以通过帮扶实现自身‘造血’脱贫乃至致富;支流就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我们要做的是,让这一发生率尽可能降到最低,正如上级要求县一级贫困发生率低于3%,然后逐渐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最后做到低保线重合乃至超过贫困线。”他说。

  此外,谈到脱贫的后续工作,谢旦杏说:“我们县的目标是2016年实现脱贫出列,其他各县市都已按照自身实际情况,确定了各自的脱贫时限。脱贫之后,还有巩固期,为的是防止可能出现的倒退情况,从而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欢迎拨打中国青年网新闻热线010-57380651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youthpress@126.com;关注“细腰蜂”(ID:beeyouth)微信公众号,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关注“学习者”(ID:youth_xuexi)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学习动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