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工长包云雷:责任之心 铸就精准之道

发稿时间:2017-03-01 17:08: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集通铁路锡林浩特工务段苏吉达巴综合工区工长包云雷。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日电(记者 朱梦琪)在集通铁路锡林浩特工务段苏吉达巴线路车间职工们的眼中,工长包云雷是个勤恳踏实、谦虚好学、无私奉献有担当的阳光大男孩。参加工作4年来,从一个只会拎压机舞撬棍的毛头小子成长为锡林浩特工务段最年轻的工长,其中的酸甜苦辣或许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被称作锡林浩特工务段“东大门”的苏吉达巴工区,位于西乌珠穆沁旗、扎鲁特旗与霍林郭勒市的交界处。这个工区由清一色的35个男子汉组成,其中合同制职工14个,平均年龄24岁。工区担负着锡乌线94公里正线、26组道岔、4.92公里站线、155座涵洞、15座桥梁、4座隧道的养护维修任务,是全段管辖设备最为复杂的工区。令人骄傲的是,自去年9月成立以来,工区没有出现过职工“两违”问题,线路设备质量也在全段名列前茅。用工长包云雷的话说,只有高度的责任心,才能干出这样的好成绩。

  11月8日,工区在宝日格站内进行作业,职工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松螺栓、取垫板、换轨距块、捣固等作业。爱“挑刺”的包云雷手拿道尺,一会儿弯腰在这量量,一会儿跪在钢轨上看看高低,一会儿又拿着检查锤对更换过的轨距块逐一进行检查,时刻紧盯作业标准。

  “小李,你看这个轨距块与轨底之间有2毫米缝隙,马上换掉,不然就有离缝了。”包云雷严厉地对作业职工喊道。“不是才2毫米嘛,又不是什么大问题,咱们明天干吧。”刚到工区的劳务工小李辩解道。包云雷发火了:“大锤底下差一点儿,火车就多一分危险,抓紧时间换了”。最后小李与包云雷配合,使轨距恢复了正常。

  “毫米不差”是包云雷对道岔维修提出的标准。“线路维修之难莫过于道岔,而我们管内的Ⅱ级病害80%也都集中在道岔上。”包云雷由衷的说道。道岔本身构造复杂,强度较低、零件多、受冲击大、容易变形、磨耗,是线路最薄弱的环节。为了提高道岔维修质量,包云雷与工区的职工一起,采用了“12531”法(使用轨距尺每隔1根轨枕一检查,附带曲线每隔2根轨枕一检查,附带曲线正矢每5米一检查,连续正矢差不超过3毫米,同时将轨距作业标准严格到正负误差1毫米),有时,为了整治一毫米的尺寸误差,他们都要栉风沐雨,反复维修。养路工具哪一件都有十几斤重,干哪一样活都得用百八十公斤的力气,可干活的标准却要精确到毫米,1毫米的误差都不能容忍,这是苏吉达巴的养路工自己和自己较劲。这不仅意味着要比别人多操一倍心、多流一倍汗、多干一倍活,更意味着职工必须具有“自找苦吃”、自己给自己压担子的主人翁精神。一年来,工区管内晃车、Ⅱ级病害明显减少,线路设备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包云雷(左)在工作中。

  由于管辖里程长,对于一个只有35人的工区来说,平时就必须充分利用天窗修时间对线路重点地段进行维修。为提高维修质量,包云雷带领职工们认真把每月的轨检车波形图、轨检仪数据和静态检查数据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分析线路病害,对症下药。在工区日常作业中,包云雷坚持实行次日工作量调查、记名修、日回检制度,直到作业质量达标为止;分工时做到任务清、准备清、措施清,确保每天有效利用“天窗”时间,提高了设备质量,保证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苏吉达巴工区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职工的思想动态必须把握住。”包云雷说道。为增强职工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使大家在工作中干劲更足,包云雷把工区的5名工班长将全体职工分成了五组,除了手把手教职工技术之外,他们还规定要经常与职工沟通,每周召开一次班组会议,对职工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进行汇总,及时解开职工思想疙瘩,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

  铁路的日常维修离不开勤劳的线路工人,而线路工人在作业中的安全又于生产息息相关。包云雷作为工区工长,日常跟职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上道要看好安全”。平凡而朴实的话语里蕴藏着一个老大哥对职工殷切的期盼。干活重要,职工们的人身安全更重要,如果职工的人身安全出了问题,干了再多的活也弥补不了。

  “理由再大不如安全责任大,人情再大没有规章制度大,规章是铁,纪律是钢。”一年多来,苏吉达巴线路工区一直保持向职工讲清楚安全和幸福关系的传统,引导职工发扬“我不违章我幸福”的班组精神,在日常工作中,实行“自控、互控、他控”的安全关键控制措施,使职工都养成了主动遵章守纪的好习惯。大家都把执行作业标准当作习惯,更把维护工区荣誉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欢迎拨打“青年之声”新闻热线010-57380782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qnzsbjz@163.com;关注“青年之声”微信公众号(ID:qnzs20150428)、“青年之声”官方微博@青年之声,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