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青年之声看两会】网友议成龙“压力促进步”说 电影应以艺术而非票房为本

发稿时间:2017-03-09 12:23: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中国青年网

  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成龙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政协委员谈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资料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张群)“还是希望电影创作是以艺术为本,而不是以畅销为本、赚钱为本。”关于成龙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对如何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等问题的回答,“青年之声”网友王若宇认为:“回归艺术本身,立足民族文化才是王道。”

  网友“Lili”也强烈认同这一观点,并表示:“中国的电影界要看清楚自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想干什么,而不要过分追求票房。”

  坚持中国特色,注入现实意义和人类共同情感

  面对今年将有更多好莱坞大片被引进而可能给国内电影业造成强烈冲击的现状,成龙表示,压力很大,但是正是因为这些压力,才能让国产片更加进步。

  网友胡妍认为:“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仍处于追赶的状态,跟风、抄袭、利益化驱动等弊病层出不穷。”同时他指出:“中国电影就要讲中国故事。这就是为什么《大闹天宫》能闯出一片天的原因。”

  就目前而言,“不可否认中国的电影业和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网友李强承认这一现状,但他还说:“我们也要看到,中国近年来在电影人才培养、技术提升以及管理品质现代化等方面都有新的尝试,一直在不断努力中。”

  同时,李强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需要有前瞻性的未来探索精神,要探索基于中国本土特色的电影新模式,走自己的路。”

  “中国特色!”网友“守时先生”一语道破中国电影可持续发展的真谛。所谓“中国特色”电影,就是要立足民族文化,用中国视角讲好中国故事。“守时先生”表示,纵观全球文化市场,美国输出电影产品,日本输出动漫产品,他们在推广商业产品的同时,将本民族的思想文化深深植入,既具有世界性,又带有本民族特色,这样的商品才具有“独一性”,使人眼前一亮,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小白”产品。

  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中国的文化产品较之美国、日本,最大的优势就是本土文化。“好莱坞再深入学习研究也只能搞吃《功夫熊猫》这种‘红烧上校鸡块’,永远都做不出《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样具有深厚民族性、反映中国时代烙印、深深触动国人灵魂的片子。”网友蒋伦坚定有力地指出:“这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讲好中国好故事的底气。”

  网友兰建平也强力赞同“电影要有自己的特色”这一观点,同时他认为,“还要立足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使作品具有现实意义,并且注入人类共同情感。”

  主动走出去,提高电影人素质

  在创造出优质内容之后呢?应该怎样更好地进行国际化传播,则成为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又一道坎。

  “‘一带一路’就是我们主动走出去讲故事的有益探索。”网友李俊杰认为。的确,要想走出国门,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有利的文化交流政策和渠道,主动与国外主流媒体打好交道,避免国外媒体对中国电影的恶意解读与传播。

  “不是有钱就能拍好电影,还得看从业者的素质、能力,所以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提高从业者素质。”网友“S:)”指出电影从业者素质的重要性。

  网友“一剑飘”也认为:“技术可以追赶,资金可以积累,但是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人本身,人才差距决定水平差异。”同时,他对成龙在电影业的贡献感到无比佩服:“必须给成龙点个赞,他是华人的骄傲!”

  在许多国外采访中,提及中国电影,外国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中国功夫,随后脱口而出的就是两个名字:一个是Bruce Lee(李小龙),一个是Jacky Chen(成龙)。

  前段时间,成龙获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这既是对成龙个人演艺事业的极大肯定,也是华语电影史上的重大历史性事件,更是华语电影日益被世界接受和认可的一大标志。

  如今,成龙在国际上的辉煌成就是令人有目共睹的,几十年来,许多人视其为偶像或榜样。对此,成龙自己又是怎么看的呢?“不是我牛,而是今天中国市场令我牛,今天全世界都要到中国分这一杯羹。”对于已经取得的成就,成龙十分谦虚。也许,这就是电影人该有的态度和精神,中国电影业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

  “我们不光有杰出的文艺从业者,还有广阔的文艺市场,加上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我们有足够自信骄傲的资本,一定能讲出一篇最棒的中国好故事!”网友“angle菲”对中国电影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欢迎拨打“青年之声”新闻热线010-57380782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qnzsbjz@163.com;关注“青年之声”微信公众号(ID:qnzs20150428)、“青年之声”官方微博@青年之声,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