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投身“一带一路”的饰界工匠:精益求精创造“敦煌奇迹”

发稿时间:2017-05-21 07:28:00 编辑:杨知澎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绵长的丝路,诉说着古老先人的智慧、包容与开放,叙述着沿途的风霜与故事。“一带一路”倡议,是古代与现代的交融,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在这条神奇的路上,青春的印记如此鲜明,时代的号角时刻长鸣,期待与希望永远在路上!

  “一带一路上的青年之声”系列报道⑨

  投身“一带一路”的饰界工匠:精益求精创造“敦煌奇迹”

  中国青年网北京521日电(记者 朱梦琪)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敦煌,犹如这条文化长廊上一颗璀璨的宝石,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汇流之地”。 

  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卢海全供图

  敦煌南郊的鸡鸣山下,崭新的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屹立于此,成为大美敦煌的展示窗口。2016年9月,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正如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所言,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在心相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敦煌文博会无疑将成为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撑。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为了保证敦煌文博会的顺利举行,国际会展中心幕墙的整体设计、8万平方米的幕墙安装、3.5万平方米的石材铺贴工作仅仅用了八个月。作为会展中心幕墙工程的负责人,中国建筑装饰集团三局装饰公司项目经理卢海全用精益求精的执着和运筹帷幄的担当,创造了“敦煌奇迹”和“敦煌速度”。 

  敢于担当,突破不可能 

  “咱们公司承接了一个敦煌的项目,工程很紧急,你赶快出发!”2015年11月的一个周末,突如其来的任务让卢海全还来不及反应,连夜收拾好行李便踏上了去往敦煌的行程。 

  八个月工期完成会展中心的幕墙工程,这是什么概念?“以建筑群中的敦煌大剧院为例,同样在甘肃,兰州大剧院的工期是两年。”从那一刻起,卢海全脑海里想的并不是工期紧迫、工程庞大的难题,而是如何突破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 

  今年,卢海全刚满30岁。这个来自广西农村的壮族小伙儿,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08年毕业后,卢海全踏入建筑行业,从一名基层施工员成长为项目经理,八年的行业经历使卢海全称得上是“年轻的老将”。 

  工作以来,他已在武汉站、沈阳龙之梦、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郑州华润万象城等多个重大项目摸爬滚打。在他的身上,有着年轻人敢于挑战、无所畏惧的闯劲儿,也有着沉熟稳重、勇于担当的韧劲儿。 

  事实上,敦煌会展中心是卢海全接手的第一个EPC项目。也就是说,需要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的承包。“以前按照要求去做就行了,现在全部要自己自主设计和施工,压力可想而知。” 

  

  中国建筑装饰集团三局装饰公司项目经理卢海全。卢海全供图

  比起从零开始,卢海全最先面对的棘手问题便是拯救一个“烂尾工程”。“此前,原址在建的其他工程停工了三年,我们必须将原有的结构方案进行大范围调整,甚至是拆卸,以满足现在会展中心所有使用功能的需要。”取消玻璃幕墙、调整窗花形式、改变玻璃颜色、去除悬挂牌匾……卢海全带领团队在原有方案基础上进行细致的修改。 

  为了能充分展现敦煌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丝绸之路的汉唐风韵,卢海全带领项目设计组走访了敦煌研究院和西安多个历史古迹,并到国内多所高校的建筑系拜访取经。 

  经过反复的推敲,卢海全团队汲取了古典建筑的经典元素及比例,摒弃了古典建筑某些繁琐的结构构件,使整个会展中心营造出大气、简洁的美感,体现出汉唐时期包容、方正、大气的格调。而这样的设计效果,经历了数千次的精雕细琢。 

  “脚步不能乱,质量不能降。”这是卢海全对敦煌项目部员工说过最多的一句话。虽然工程工期紧,体量大,但是卢海全却从未放弃自己所坚持的工作信条:“质量就是底线。” 

  精益求精,确保零失误 

  “连廊位置的小台阶石材为什么没有铺贴?方案确定了吗?问题根源出在哪儿?”当项目材料经理王全宏面对卢海全一个接一个的发问,心里直纳闷:“那么小的位置,一般人都注意不到,他怎么就看得出来?” 

  在卢海全看来,对项目细节的把控决定了工程的整体质量。幕墙施工中,石材的平整度是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会展中心1、2、3号楼的台阶基座是营造汉唐风韵的重要元素,但它的平整度在阳光照射下很难测量。为此,卢海全晚上亲自带队,打着手电筒一个一个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要求班组整改。 

  2号楼南立面的石材幕墙只有在早上九点太阳直射时,才能检测出石材的平整度,一旦错过时机,阳光就会偏离。卢海全盯着时间,准点带领大家前去检查,确保幕墙施工不差一分一毫。

  欢迎拨打“青年之声”新闻热线010-57380782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qnzsbjz@163.com;关注“青年之声”微信公众号(ID:qnzs20150428)、“青年之声”官方微博@青年之声,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系列报道:

  “一带一路上的青年之声”系列报道①

  伊朗留学生曼娜:中国是我的第二个家 钟爱二胡和火锅 

  “一带一路上的青年之声”系列报道②

  共筑民心相通的青年之桥 合奏“一带一路”的青春乐章 

  “一带一路上的青年之声”系列报道③

  行走在“一带一路”的中国红会人:有人道需求的地方,就有红十字在 

  “一带一路上的青年之声”系列报道④

  “一带一路”论坛志愿者:微笑是最美的中国名片 

  “一带一路上的青年之声”系列报道⑤

  “钢构专家”左树生:丝路起点造文化地标极限工程演绎毫米精度 

  “一带一路上的青年之声”系列报道⑥

  赴泰志愿者李云:从“孔孟之乡”到“千佛之国” 推动中华文化在泰落地生根 

  “一带一路上的青年之声”系列报道⑦

  “一带一路”上的“隧道尖兵” “零下41度”造中国品牌 

  “一带一路上的青年之声”系列报道⑧

  “一带一路”上的央企:合作共赢绘丝路美好未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