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年之声

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侗族大歌——一种穿越千年的声音

发稿时间:2017-09-18 07:5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图为小黄村的姑娘们正在表演侗族大歌《天地人间充满爱》。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曈 摄

  中国青年网贵阳9月18日电(见习记者 张曈 张潼)一种声音能穿越千年的时光流传至今。一种合唱,没有谱子,没有指挥,却能以多声部的方式呈现最即兴又最空灵的声音。这就是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侗族大歌。近日,中国青年网记者走访了侗族大歌的故乡--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小黄村。

  小黄村坐落在距从江县25公里远的山坳中,是侗族大歌的发源地,被公认为“大歌之乡”,更被称为“侗歌窝”。侗族人民热情好客,图为在小黄村村口,侗族妇女用米酒招待远方的客人。这碗酒又被称为“拦路酒”,不喝完是不允许进村的。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曈 摄

  每当有重要的客人到来,侗族人都会吹起芦笙,一路将客人从村口迎接至村中的鼓楼。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曈 摄

  唱歌是侗家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饭养身,歌养心”是侗家人对唱歌的态度。唱歌还是侗族男女的重要交往方式,至今,侗族还有着“行歌坐夜”的古风,即男女青年通过夜晚对歌沟通感情。图为侗族小伙子正在表演“行歌坐夜”。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曈 摄

  在侗族社会,掌握歌曲越多的人越受尊重。图中正在表演的,是一名侗族小伙因为不会唱歌而备受冷落的故事。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曈 摄

  侗族大歌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素有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特点。侗族大歌歌声常常将鸟叫虫鸣、高山流水模仿得惟妙惟肖。图为侗族男人们正在合唱《四季劳动歌》。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曈 摄

  小黄村的侗族大歌规模宏大,参加合唱的人群年龄跨度大。据小黄村侗族大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潘刷银花老人介绍,在小黄村,从3岁的孩童到80多岁的老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参与到侗族大歌的演唱。图为小黄村的姑娘们正在演唱侗族大歌《天地人间充满爱》。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曈 摄

  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了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更好的传承,目前,小黄村从娃娃抓起,在小学就将侗族大歌列为必修课。图为参加侗族大歌的侗族小朋友。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潼 摄

责任编辑:曼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