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改革·印记——听现场讲述】罗开富:长征是红色的 青年应该去看看

发稿时间:2017-11-10 19:49:00 编辑:李晨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罗开富做客中国青年网“改革·印记”视频访谈节目。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110日电(记者 李川 张婷 周旭红 刘喆 刘芊芊)“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201610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曾深情讲述了这段动人的长征往事。 

  而挖掘并报道这段往事的正是《经济日报》社原常务副总编辑、高级记者罗开富。33年前的19841016日,时年43岁的罗开富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从江西省于都县出发,历时368个日夜最终走到陕西省吴起镇,凭借顽强的意志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他是继工农红军之后第一个走完原路全程,第一个翻越全部雪山,第一个横穿草地中心沼泽地的记者。 

  近日,罗开富做客中国青年网“改革·印记”访谈节目,如今已76岁的他思路清晰、言语鲜活的现场讲述了他重走长征路的艰辛历程和改革开放近40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中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将记者的思绪一同拉回到几十年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 

  访谈中,罗开富展示当年红军长征时穿过的草鞋式样。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川 摄 

  半条被子、一座桥,见证着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 

  201610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曾这样指出。 

  时至今日,当年84岁徐解秀老人的声音容貌依然刻记在罗开富心中。50年间,徐解秀痴守着红军回来,半条被子的恩情也让她终生铭记。 

  “一条被子能剪下半条给穷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人!她们上山时还一步三回头地对我说,大嫂,天快黑了,你先回家吧,等胜利了,我们会给你送一条被子来,现在我已有盖的了,只盼她们能来看看我就好了。”33年前徐解秀老人讲给罗开富的话,始终镌刻在他的脑海里。 

  追昔抚今。81年前,红军长征是为了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之大业,而33年前,罗开富重走长征路,用事实告诉了人们什么是真正的红军。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虽然改革开放之风才刚刚刮起,但燎原之势却已漫卷华夏大地。而今,改革开放已经过了39年。39年间,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物质生活不断充裕,精神生活日臻丰富,社会风貌发生深刻变化,人民获得感不断增强。 

  对于罗开富而言,他亲身经历、见证、记录、报道了我国近40年来在社会各领域的高速发展和飞越,也通过耳濡目染捕捉着长征路沿线百姓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变,有些更是因他而起,因他而变。 

  198523日,长征路上的罗开富抵达四川省古蔺县太平渡口,在聆听红军强渡赤水与敌作战的故事之余,罗开富听到最多的话题是当地交通不便,百姓渴望建桥的愿望。 

  罗开富回忆说,“当年,习水县醒觉村68岁的村民赖名成怕我听不懂当地方言,专门蹲在路边在我的记录本上写下一段文字,‘50年前,毛主席带领红军过赤水有浮桥,50年过去了,现在什么桥也没有了。老百姓要过河,年年淹死人,盼望早日修一座长红桥。’” 

  随着走访深入,乡亲们盼望建桥的呼声和诉求深深嵌在了罗开富心中。 

  当天晚上,一篇题为“架浮桥,神兵一夜过赤水;盼铁桥,古城群众呼声高”的稿件一气呵成并发回到《经济日报》编辑部,几天后,文章头版刊出。 

  重走完长征路之后,罗开富回到北京,时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耿飚特别问询报道中有关老百姓渡江无桥的事情,罗开富回答说这件事已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 

  3年后,当地百姓日夜翘首期盼的赤水河上的第一座桥正式建成。而今,30多年过去,在赤水河上早已架起一座座连接两岸的“长红桥”。这些桥连接着赤水河两岸,也连接着党和人民群众的心。 

  

  活动现场,罗开富向记者讲述33年前重走长征路时的情形。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山村变迁,注脚着一切改革为了人民 

  改革开放近40年,“长红桥”的修建只是举不胜举发展巨变中的太仓一粟,在神州大地上,类似这样关系民生的发展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中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人民在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都经历、体验着欣喜的新生活。”罗开富说。 

  在江西省于都县罗坳镇,世代生活在深山中的古嶂村村民们自20151月起陆续搬迁至大桥古嶂新村。 

  之前的古嶂村是一个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村落,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利、经济收入结构单一、住房条件差。在村民口中,那是一个“三天不下雨,没有水吃;三天下大雨,水进屋子”的既爱又恨的世居故土。 

  因为自然条件、生产生活条件恶劣,70%以上的村民都居住在土坯房里,在大桥村古嶂片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58人,占到总人口的54.57% 

  为迅速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面貌,2013年,当地政府提出将村民整体易地搬迁安置的思路,并提供高额搬迁补助。在经过一年半的建设、动员工作后,最终深山中的世居村民搬迁至新落成的大桥古嶂新村。 

  如今的大桥古嶂新村充满了浓浓生活气息和欢声笑语,光伏发电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也让这个崭新的村落不仅宜居,而且宜业。 

  发生在古嶂村村民身上的变化只是我国近年来不断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精准扶贫政策的一个缩影。在全国一盘棋奋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人民获得感不断得以提升。 

  

  活动现场,罗开富向记者展示重走长征路的相关资料。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不忘初心,镌刻着新一代长征路的光辉使命 

  采访中,罗开富向记者展示了大量他珍藏的报刊书籍资料,以及拐杖、水壶、草鞋、野菜野果等关于长征的记忆实物。 

  这其中既有杨成武、耿飚、王定国等参加过长征的亲历者的题词,又有报刊刊发的文字报道。对于罗开富而言,这些实物见证和记录着他曾经为无上信仰而践行的一段难忘岁月。 

  是什么样的信仰,能够让长征精神传承至今,能够让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罗开富提到了“不忘初心”。 

  “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就率领全体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中共一大会址,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这就是不忘和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走的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罗开富讲道。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进军号角;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开启了我国新一轮的改革大幕;明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改革开放近4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遇到过困难,我们遇到过挑战,但我们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 

  33年前,罗开富用实际行动践行、追寻着长征精神的崇高和伟大;8年前,时年68岁的罗开富以车代步,历经67天再次全程走完红军长征路;而今,他依然不时回访长征路沿线,通过宣讲和笔墨传扬着长征精神,不忘初心,信念如钢。 

  长征精神同样体现着初心。罗开富说,长征是红色的,青年应该去看看。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四十载风雨兼程,中国经济强势崛起,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有效应对国际国内诸多风险和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八以来的这五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和城市都变得既富裕又年轻,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因为我们没有忘记,所以我们的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罗开富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