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山寨青少年大赛”:究竟晒出了谁的虚荣?

发稿时间:2018-02-24 08:02:00 编辑:包晗 来源: 人民网

  背景: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国际青少年艺术大赛、“大中华”杯全球华语大赛……只需要花几十块到几百块,就可报名参赛。据中国之声报道,近来,很多离岸山寨协会举办了许多青少年比赛。这些比赛不仅山寨成分高,更与培训、旅行产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条青少年比赛产业链。 

  新京报发表江德斌的观点:那些山寨国际竞赛,就是寄附在家长们“让孩子多一次锻炼机会”的心态和教育投入“军备竞赛”的狂热之上,吃准了“孩子的钱最好挣”。事实上,有的家长也心怀侥幸或虚荣,想着多个证书多个综合素质“加分”机会,或是拿出去炫耀。只不过,花钱买奖、奖项“分猪肉”等,让其失去了竞赛比赛应有的价值意义,成为彻头彻尾的“挖坑”。头来,那些家长也只是待野鸡组织收割的韭菜,报名费、奖项费、培训费、旅游费等……割了一轮又一轮。鉴于此,家长们显然该多长点心。参加社团比赛应多加核实,可通过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官网等查验其合法性,也应少些功利性——在培养孩子上,舍得投入不等于“见缝就钻”乱撒钱。对有关部门来说,也该秉持此前的高压打击态势——该依法取缔、没收非法所得绝不含糊,涉嫌犯罪的则依法追究刑责。特别是媒体曝光后,更要循迹查究,并根据部分山寨协会靠孩子牟利的动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别再让山寨协会坑娃了,也别再让孩子“逐梦山寨竞赛圈”了。 

  小蒋随想:前些年,就有花点钱就能让你能跻身“世界名人大全”的事儿。一些人知道这是蒙人,但在虚荣与炫耀心态下,还是“知假买假”。如今,搞“名人大全”过时了,靠山寨牟利的策划者又将目光盯向“青少年大赛”。与以前的情况类似,很多家长大概也清楚此类“大赛”拉大旗作虎皮,可一想到很多“游学”照样价格不菲,认为还不如让孩子参加“培训、旅游、得奖”一条龙的“大赛”。至于这钱花得是不是冤枉,对孩子有利还是有弊,很多家长自己也没想明白。反正,看到微信朋友圈中给娃“拉票”多如牛毛,眼见别人晒娃获奖,一些家长不淡定了,若不给自家孩子镀点“金”,总觉得少点什么。一言以蔽之,虚荣心与攀比心让一些人迷失,另一些人则抓住了这一“商机”。清理山寨机构不是太难,民政部门的官网就能让“李鬼”组织现原形。只不过,如果某些人盲目的虚荣心不改改,难免不断出现“新瓶装旧酒”的山寨组委会。对成年人而言,不光要稳住自己的心神,更要想想怎样的教育才对儿女有益。像在朋友圈“拉票”,红包“酬谢”,参加山寨活动,花钱买奖,真能让孩子“学好”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