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民乐公益人”李杨冠宇:拂弦燃青春 “筝”嵘报国志

发稿时间:2018-05-27 21:32: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7日电(记者 刘尚君)作为2018年巴黎时装周唯一一位受邀出席的中国籍演奏家,24岁的李杨冠宇把“筝情公益中国行”的首次爱心教育课堂选在了自己的老家——江苏徐州,本意是不忘根、莫忘本。

  徐州,钟灵毓秀的平原丘陵之上孕育出博大精深的两汉文化,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华夏九州历史英雄卧虎藏龙;自古,水脉相依的兵家必争之地,淮海战役英烈长眠于此,忠魂永存。

  这座厚重深沉的城市生养了她。

  “李杨冠宇筝情公益中国行”走进校园,李杨冠宇正在授课。本人供图

  李杨冠宇是中央音乐学院的研究生,同时也是中国十大青年演奏家里面最年轻的一位。习筝20年,她不仅揽获了国内外多项大奖,还把东方音乐之韵传播至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新加坡、奥地利、香港、澳门等多个国家与地区。

  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参访德国,演出结束后,谢幕返场五次,观众对中华音乐的认知与欣赏超乎了她的想象。民族音乐漂洋过海,中华文化世界共荣,走得越远,内心深处的共鸣越是持久强烈,“中国人对本土音乐的态度应该是,有自信,爱传播。”

  这也是李杨冠宇此次投身文化教育事业的初衷。酝酿了许久,今年五月,她决定回归家乡,专门找琴厂制定了数十台没有广告标识的古筝,于母亲节来临的前一周,在家乡的10所小学开设“古筝公益课堂”,每节课参与的学生数量达到百余名,与家乡的孩子们共同为母亲献上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作为爱心礼物。

  “与其它的民乐相比,古筝的入门相对简单,几个单音就能演奏出很好听的曲子。”此次授课,李杨冠宇面对的是平均年龄不到10岁学生,没有任何乐器演奏基础。她不打算把培训班式的教育植入课堂,旨在让孩子们以体验感受为主,“民乐不是一项枯燥复杂的艺术,而是大众可以去感知、掌握的技艺,为个人魅力修养增分。”

  课堂上,除了更适合用孩子们的语言讲述古筝基础知识,李杨冠宇更倾向传播音乐相关的基础教学,例如如何读谱、利用情绪表达音乐,以及适用于小朋友的登台礼仪。

  “古筝有21根弦,音区可延伸四到五个八度,弦粗音低,弦细音高。”她出手撩动琴弦,随音律动,“低音,就像你们对父母藏在内心的爱,没有明确的表达。高音是情绪迸发。中音是正常的感情交流。”

  李杨冠宇演出照。本人供图

  “世上只有妈妈好。”小朋友们也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此起彼伏,用情渐浓渐深。在李杨冠宇看来,音乐是个美丽的谜,触通灵魂。好的音乐一定是不一样的,应该能牵引出内心的东西,它隐喻着人的文化,地域的文化,所以,好的音乐教育应该起到教化人心的作用。

  4月份,“李杨冠宇筝情公益中国行”启动仪式在家乡徐州举行。她在发言中表示,学有小成回家乡,希望通过此次公益之行,为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话虽简短,但是却令父亲李思衡泪目。

  李思衡是我国著名书法家,曾题写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报道》、《三峡备忘录》,以及《香港回归特别节目专题报道》等大型节目片头,并为北京奥运会题写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宣传词。祖上是书香门第,几代人都与教育事业结缘。所以,希望女儿继承文脉,三尺讲台授人以渔是他早就寄予厚望的事情。

  李杨冠宇的童年就是古筝。从4岁学习开始,母亲永远将练琴排在写作业之前,每天都要练六至八个小时,“写不完作业老师会说,所以我练琴不敢磨蹭,写作业更不敢磨蹭。”

  更有趣的是,母亲为了保证练琴质量,买了个摄像头放在琴头,时时刻刻“监督”女儿。与母亲在一起时,李杨冠宇很少能坐着,总被母亲“揪”起来,要求站一会儿,保持身姿体型。

  枯燥、痛苦是肯定的,但是就这样被父母毫不松懈地敲敲打打,李杨冠宇一路捱着过来,“没想过放弃,因为没时间去想这些。”

  “李杨冠宇筝情公益中国行”走进校园,李杨冠宇正在授课。本人供图

  四岁开始习筝,五岁时,应中国广播电视台的邀请,赴北京代表中国为外国友人演奏中国乐器·古筝。六岁时,与父亲一起应邀参加阿根廷总统访华的国事活动演奏古筝经典作品。同年,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的邀请,参与了“《环球新闻》对外交流活动”的演出,其演奏的筝乐,受到各国驻华使节的高度赞赏。

  父亲李思衡回忆,考中央音乐学院那年,除了睡觉,女儿的十个手指尖全部被胶布缠满,长时间的紧绷和血液不流通,手指全部破皮了。他知道很疼,但是不敢问。 

  李思衡谈到女儿追求完美,不惜一切代价的精神,很受感动。“一门乐器学到研究生,凝聚了多少年家长和孩子的坚持。冠宇是幸运,我不能说她是最好,因为每个艺术生的背后否付出百倍的努力。”

  “从4岁练琴到现在,以前人家总问我学艺术以后能做什么。”李杨冠宇也很苦恼这个问题,竟有些哑口无言。“虽然古筝与钢琴在今天同样普及,但还很多民族乐器的发展难寻出路,“除了表演和做老师,很少有领域能涉足和接纳。

  谈起民乐的发展,她有更大的报复。事在人为,李杨冠宇相信,民乐艺术教育的普及与推广,对民族音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是古筝一个专业好了,整个民族乐器的发展就繁荣了,而是整个民族音乐生存的大环境好了,所有民乐专业都会好。“我希望今后,大家听到民乐艺术四个字,会由衷的赞叹,民乐艺术家,很棒,很有前景,我很喜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