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不想生二孩,除了经济因素还担心些啥?90后们对生育二孩接受度较高

发稿时间:2018-07-02 08:31:00 编辑:王冬伟 来源: 海外网

  摘要:调查数据显示:在适龄生育市民中,有明确生育二孩计划的受访者,仅占所有受访者的27.1%……

  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已有两年多了,可生育潮并未如期到来。虽然有的家庭迎来第二个孩子,可更多的家庭,有犹疑、观望,更有直言生“二孩”会是负担……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为什么出生人口不升反降?您的家庭对生“二孩”的态度是怎样的?“二孩焦虑”是否存在?……

  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KuRunData中国在线调研,进行了一项关于生育二孩的调查。调查采用在线方式,受访者为适龄生育市民,样本总数1000份,男女比例各占50%;其年龄段占比分别为:70后35%,80后40%,90后25%。

  调查数据显示:在适龄生育市民中,有明确生育二孩计划的受访者,仅占所有受访者的27.1%;而已生育二孩者,以70后受访者为主。在350位70后受访者中,有46位受访者已有两个孩子,占比13.1%。

  四成受访者不愿生育二孩

  在“只生一个好”的时代,有不少人感叹:如果能多生个孩子多好,孩子有伴了,养老不愁了……终于,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政策出台,舆论声一片叫好,甚至不少专家预测2017年将是生育高峰。然而,2017年的出生人口数据表明,专家们似乎高估了育龄夫妇生育二孩的意愿。“全面二孩”落地两年多,出生人口不升反降,从宏观层面,受访者给出的理由排前三位的依次是:养育孩子的成本太高、二孩生育堆积效应在政策放开的第一时间已大部分释放出来、城市化水平提高。

  从微观层面看,适龄生育者在是否生育二孩这件事上,表现相对冷静。调查数据显示:41%的受访者没有生育二孩的意愿;22.8%的受访者表示正在观望,“尚在考虑中”;有计划或已经生育二孩的,分别占27.1%和9.1%,也就是有362位受访者有愿意生二孩,且有91位已付诸实施。分析这些有“二孩”或“准二孩”的受访者,发现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其家庭年收入相对较高,80%左右年收入在20万元上下;而家庭年收入不到5万元的低收入者,仅4.4%。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初涉婚姻的90后,相较他们的80后和70后前辈们,对生育二孩的接受度更高。250位90后受访者中,明确表示有计划生育二孩的有92位,占36.8%,远超过27.1%的平均数。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生不生孩子,除了另一半的意见,大多数家庭中长辈的态度也是考量因素之一;更何况是生二孩这样一件大事,除了老人,大孩的想法也不得不顾及。调查数据显示:家里一致认为不生二孩的有29.5%;夫妻不想生、但家里老人坚决要求生的有22.8%;大人都想生,大孩不同意的,也有13.6%。不过,抛开现实中的生还是不生,对于家庭的理想构成,67.7%的受访者认为还是应该有两个小孩,而且最好是“儿女双全”;认为独生子女最理想的只有24.2%。

  生不生二孩自己来做主

  尽管在生育这件事上,要考虑的人和事不少,但归根到底,最终还是得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调查中,在回答“是否生二孩,您觉得谁的意见最重要”这一单选题时,52.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想法最重要,而且女性态度更鲜明,500位女性受访者中有322位做了此项选择,占比64.4%;其次是配偶的意见,占38.0%;长辈意见和大孩意见不分伯仲,占比分别为4.8%和4.5%。

  假如自己不想生二孩,而家人希望再生,您会如何应对?固执己见坚持不生者,只占受访者的21.1%;62.7%的受访者表示会和家庭讨论协商解决;另有16.2%的受访者则是“投降派”,表示还是听家人意见算了,没必要为生不生孩子和家里人闹矛盾,再说孩子生下来,自己带不过来的话,因为是家人要求生的,总归会帮忙的。

  想生二孩的理由是什么?不想生二孩的理由又有哪些?调查结果显示:想生的理由排前三位的分别是:两个孩子有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减轻子女未来赡养老人的压力和减少成为失独家庭的风险。

  不想生的理由中,经济状况不允许排在第一位。曾经看到过一个“全国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榜单中,上海以247万元排在第二,而且仅仅是到孩子24岁大学毕业,不包括婚房等。榜单并非权威部门发布,统计涵盖面也不够全面,但多少能看出养育一个孩子所需花费的经济成本不小。一位新妈妈说:就从娃生下之后0-1岁期间算,每月的奶粉钱、衣物和尿片等等,没有两三千元是下不来的;在上海找个月嫂,眼下“起步价”就是8千到1万元,而且还只管带娃,若再找个钟点工做家务,钱真的不够用。

  除了经济状况不允许,不生二孩的理由还有诸如再抚育一个孩子时间精力不足、担心以后有孩子入托入学难等问题。事实在,早在二孩政策全面落地后,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就曾表示:政府部门将通过增加公立幼儿园、鼓励以社区为依托兴办托儿所,包括鼓励女职工集中的单位恢复托儿所等多项举措满足新增入托需求。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增加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合理配置幼儿照料、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满足新增加的公共服务的需求。教育部门已作出安排,要大力增加公立幼儿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各地要推进三岁以下婴幼儿托幼机构的建设,鼓励以社区为依托兴办托儿所,鼓励女职工集中的单位恢复托儿所。

  二孩与职业该如何选择

  在生不生二孩这件事上,对于大多数妈妈来说,还有职业生涯这道坎。职业女性,一边是工作,一边是二孩,如果两头都想做到最好,有人戏言无疑是想鱼和熊掌兼得。这样的说辞也许有点过,不过很现实。从备孕、怀孕、生育,到孩子出生后的抚养和陪伴,妈妈付出的心血无疑是最多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求女性在生育的特殊阶段,再分心把工作做得出色,的确有点勉为其难。这样的结果是,通过数年磨炼,专业技能趋于成熟、开始跻身职业生涯上升通道的妈妈们,因为生育二孩,有可能不得不停止前进的步伐,在职业发展生涯中无奈停顿……对这样的结果,希望通过努力来实现自我价值的70后、80后、甚至90后的妈妈们,是不太愿意接受的。

  在回答“您认为如果生育二孩后,您的职业发展心态会有影响吗”这一单选题时,500位女性受访者中有309位选择了“有影响,会考虑工作量小一点的岗位”,占比61.8%;甚至有56位女性选择“只能不工作了,在家照顾孩子”,占比11.2%;只有27%的受访者比较自信地认为“和生育前没什么两样”。而对于“您觉得生育二孩(会)对您的职业发展有影响吗”这样一个更直接的问题,只有38位女性受访者认为“没什么影响”,占比7.6%;其余,52.4%的女性受访者认为“影响非常大”,40.0%的女性受访者认为“影响会有一些”。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现实问题,所以有46.4%的受访者表示,假如自己生育二孩,只能请长辈帮忙一起带孩子;甚至有11.4%的受访者,表示会完全交由家中长辈或其他亲戚带;不过也有37.1%的受访者表示,会“夫妻两个自己带”。

  “虽然我妈和婆婆都愿意帮忙带孩子,但我还是想自己带,老人毕竟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带孩子太辛苦;另外,我也担心隔代教育会产生一些矛盾。与其等矛盾发生再去解决,还不如尽可能降低发生的风险,这对大家都好。”一位二孩准妈妈这样表示,“我会尽力安排好工作和家庭。不过如果需要,我也许会暂时停下工作一段时间。因为对孩子来说,再多的礼物都抵不过父母的陪伴。不管是一个还是两个孩子,重要的不是生他(她),而是培养和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长大,是父母真正的责任和义务。”

  该如何缓解二孩“焦虑”

  或许因为生养二孩不易,不少家庭、特别是家庭中的妈妈出现了二孩“焦虑”现象。王女士说,医学上把疼痛分为12级,分娩是最痛苦的那一级;不过在我看来,生二孩随之而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比生孩子更痛苦,“经常莫名会有一种心悸”。

  调查结果与王女士的表述不谋而合。数据显示:60.6%的受访者认为二孩妈妈有焦虑现象,在女性受访者中,这一比例高达65.4%。

  如何缓解二孩妈妈的焦虑?“关注二孩妈妈的保障与心理健康问题”以69.4%排在第一;其次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二孩妈妈提供精神支持”,占65.6%;第三是“营造女性公平就业的氛围”,占56.2%,其他的还有诸如希望单位或社区成立二孩妈妈互助团体,定期策划交流活动等。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二孩妈妈们的焦虑,很大程度来源于“谁来带,怎么带”,如果能提升当前幼托机构的数量和质量,让二孩“不仅有地方去,有地方玩,还可以接受适龄教育”,或许可以很大程度降低二孩妈妈们的焦虑。

  缓解二孩生育焦虑,需要社会扶持,访问中87.8%的受访者认同这一观点。那么,需要社会给予哪些方面的扶持?“教育”以34.4%的比例排第一;“医疗”第二,占19.7%;“女性职业发展”排第三,占18.8%;其次分别是住房、日常照料和孕产妇检查,占比分别为14.5%、10.5%和2.2%。国家卫计委负责人此前曾表示:将完善家庭的支持发展政策,研究完善生育保障、住房、税收等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和家庭发展政策,为生育、幼儿养育、青少年的发展提供支持。

  不管您做好准备没有,全面“二孩”时代已经来了。虽然生不生二孩从表象看“纯属私事”,但放大到国家层面,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是国家基于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而作出的战略决策。在回答“您认为二孩政策对社会最有利的影响是什么”这一单选题时,超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其次是“增加未来劳动力”和“减小社会出现失独家庭的风险”。

  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还是有50.4%的受访者担心二孩政策可能对已有的医疗和教育资源带来压力;27.1%的受访者担心未来的中国人口会再次激增;另有22.5%的受访者则担心新的人口结构可能会带来新的不可预知的社会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