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2018:在“高速路”上“狂奔”的中国马拉松文化

发稿时间:2018-12-30 07:28:00 编辑:李若妍(见习)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杭州12月29日电 作者 项菁 葛晶  “到云南西双版纳跑马拉松,领略少数民族的别样风情;赴湖南长沙跑马拉松,了解3000年历史的古城文化。”67岁的马拉松爱好者阎志平在微信朋友圈,为他今年“跑马”照片如是配文。在他心中,马拉松已成为打开各城市文化的“窗口”。

  资料图:马拉松比赛现场 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

  从过去的无人问津、免费送名额,到近几年的报名需“秒杀”,中国各地不断掀起马拉松热潮。今年,中国马拉松赛事依然在“高速公路”上“狂奔”。

  据中国田径协会统计,今年1月至11月初,中国举办800人以上路跑、300人以上越野跑赛事共1072场,参加人次530万。

  诚然,在马拉松不断“升温”之时,“千城一面”的同质化趋势也随之涌现。“马拉松本质上是一个体育赛事,其在发展过程中,同质化是必经之路。”沈阳体育学院原党委书记王钰清29日接受采访时提出,各城市仍需结合当地特色,走差异化道路。

  以改革开放最初期的“试验田”广东深圳为例,深圳抓住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契机,在沿途赛道布置了典型人物画像、中国最早文化主题公园等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深圳名片”,充分展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和滨海城市的美丽风貌。

  将城市个性内化于马拉松赛道是各地“争奇斗艳”的“资本”。同时,王钰清就2018“马拉松年”分析道,马拉松的热度在未来几年不会“降温”,但其会处于市场选择阶段,最终留下一批个性突出的赛事,因此厚植文化内涵更是马拉松品牌化、持久化的关键。

  浙江省体育竞赛中心副主任潘华群也认为,仅把马拉松作为宣传城市个性的渠道,其眼界较为狭窄。“华夏文明5000年,今日中国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各地应借助马拉松平台,将城市文化的厚度、广度内化于城、呈现于赛。”

  潘华群介绍,今年,杭州马拉松围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将“龙井问茶”“百年浙大”等元素融于赛道,并把杭州传统戏曲剧种融入马拉松主题曲,充分展现、弘扬了地方优秀文化。

  着眼“越国古都,西施故里”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今年12月初,该地启动的“西施马拉松”融合古今,将城市的三贤文化、古越文化与城市特性、自然景观相融,传递着马拉松赛事“体育+城市+文化”的新理念。

  据了解,这项起源于西方的马拉松赛事,已有上百年历史。以古希腊马拉松为例,通过文艺复兴运动进行转化,古希腊马拉松已逐渐成为当地民众的文化活动。

  从小县城“跑”到大都市,从中国香港“跑”往美国纽约,参加过70多场马拉松的阎志平坦言,全球各个城市都有其独特韵味,相较海外马拉松的长久经验,中国马拉松亦有充足的“文化底气”,“期待中国马拉松不仅掀起‘健身热’,还能成为大展中华文化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