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这些故事,来自脱下防护服的他们

发稿时间:2020-03-17 09:35:08 编辑:李婧怡 来源: 新华网

  2月12日下午,355名云南医护人员抵达咸宁。新华网发(刘畅 摄)

  新华网昆明3月16日电(陈露)咸宁人刘畅没有想到,从云南财经大学毕业不到一年,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重新认识他所熟悉的云南。2020年春节,回家过年的刘畅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他报名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彼时他并不知道,在咸宁这座城市最艰难的时候,那些注定要与他成为“亲人”的人们,在路上了。

  亲人自远方来 初见亦是重逢

  “医疗队共计355人,预计明天(2月12日)13:00飞赴湖北省咸宁市。”2月11日下午,刘畅接到这样的通知,心情难以平静,四年来在云南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他打开手机备忘录,打出“云南队要来了!”随即又删掉,重新写下“明天,接亲人。”

  “来了!”2月12日下午,载着云南对口支援咸宁医疗队队员的大巴车队驶来,刘畅抬起相机,定格下他们坚定的神情。从1月27日第一批共138名云南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抵达咸宁开始,截至目前,云南省共向湖北派出10批医疗工作队共1156人。作为咸宁市的对口援助省份,人员、物资、款项……云南的爱持续向咸宁输入,直到今天仍在继续。

  对云南医疗队与咸宁疫情的一切信息,刘畅都倍加关注,好消息不断传来:2月14日,云南医疗队队员参与完成了咸宁市首例新冠肺炎确诊产妇的剖腹产手术;2月18日,云南医疗队在咸宁治愈一名重症患者,这也是咸宁市首位治愈出院的重症患者;2月19日,云南医疗队治愈一名96岁高龄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3月4日,在云南和咸宁两地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通城县最后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出院,实现“清零”……截至3月14日24时,咸宁已连续22天无新增确诊病例,住院患者仅剩3人。

  卸下“战衣” 他们是一群有趣的灵魂

  脱下防护服后,云南医疗队女队员是爱笑的邻家姑娘。新华网发(刘畅 摄)

  为了让云南医护人员放松身心,缓解疲劳,3月1日起,咸宁市开始分批次组织云南医疗队队员就地轮休。刘畅临时成为导游,带着医疗队队员们踏青、赏花、拍照、爬山、运动、泡温泉……刘畅发现,这群抗疫“战场”上的“尖兵”脱下防护服后,就是爱笑的邻家姐姐、喜欢拍照的隔壁班女生。

  轮休中,云南医疗队队员跳起云南民族舞蹈。新华网发(刘畅 摄)

  轮休途中,春光明媚,从云南山歌到经典红歌,队员们一首一首地唱着,来自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普米族姑娘、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腹外科护士和东美带大家跳起云南民族舞蹈。欢歌笑语中,她们回归生活中平凡美好的自己。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腹外科护士和东美在咸宁。新华网发(刘畅 摄)

  刘畅负责的队伍中,女队员占绝大多数,性格腼腆的他起初有些羞涩,但当这群来自云南的姐姐们了解到他曾在云南上学,彼此之间很快便熟络了起来。对这群特别的亲人,刘畅做起导游来有自己的方法,来到咸宁市十六潭公园,刘畅介绍“这就是咸宁的翠湖公园”;流经咸宁市区的淦河,刘畅介绍为“咸宁的盘龙江”,让来自云南的医护人员倍感亲切。

  从事媒体工作的刘畅发挥摄影优势,给爱美的姐姐们拍了不少美照,每天行程结束后他便把照片发在微信群中,她们一边寻找着自己的身影,一边品评着彼此的照片。3月7日,刘畅和第一批轮休的云南医疗队队员共同度过了轮休的最后一天,但彼此间的情谊没有就此中断。

  3月8日妇女节,作为男生的刘畅没有想到,自己竟会收到人生中第一份“妇女节礼物”。“刘畅弟弟收”“暖心弟弟专属”……微信群里,一大波专属祝福向刘畅袭来。“他是我们的妇女之友啊!”和东美说:“他把我们照顾得很好,妇女节当天我们收到各方的关爱,我们也想表达自己的爱。”

   回首来时 那是最正确的决定

   云南医疗队队员和咸宁交警互相致意。新华网发(刘畅 摄)

  在1月27日踏上咸宁的土地前,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赵力和队友们还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地是哪里。作为第一批到达咸宁的云南医疗队,赵力形容当时情形是“风雨如晦”,但他说:“穿上了白大褂,干的就是这个专业,这个时候我不上,还有谁能上呢?”

  回想四十多天前的决定,赵力依然认为那是一个最正确的决定:“可能在我一辈子里,这样的事情也就这么一次了,我觉得很值得。”同样身为医生,赵力的妻子明白,到了医生上前线的时候了。出发前两人商量,一人支援湖北,一人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这也给年幼的儿子心中埋下一颗英雄的种子。“我儿子现在很得意。”赵力笑说,现在在儿子心里,自己就是英雄。

  在医院发出通知前,和东美已经主动报名。“我是学医的,这是我的职责,并且我还是党员,我应该去。”出发前,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和东美没有告诉他们,直到医疗队出征的新闻播出,人群中戴着口罩的和东美被家人认出。得知实情的父母没有责怪,而是支持她的选择。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何姗姗本科就读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大学五年间,武汉长江大桥、光谷广场都是她踏足无数次的地方。而疫情期间,何姗姗看到武汉的航拍视频,这些熟悉的地方如今空无一人,十分冷清。她知道,曾经培养过她的地方,现在需要她。

  此外,何姗姗的父亲也是医生,在老家昭通市威信县开展疫情防控的早期,就已经投身当地抗“疫”一线。“我父亲已经那么大年纪了,都在一线战斗,我也要到前线去。”何姗姗说。

  相濡以沫 总想为你付出更多

  欢歌笑语中,云南医疗队队员回归生活中平凡美好的自己。新华网发(刘畅 摄)

  在来到咸宁前,热爱历史的赵力只听说过咸宁下辖的赤壁市,40多天来,这座城市的街道他还没有来得及去转一转,但咸宁人已经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赵力初到时,咸宁正处于疫情快速发展期,病人增长迅速,防护物资一时并不齐全。“把好的留给云南医疗队队员用。”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涂平的一句话让赵力至今铭记。

  云南医疗队队员大多喜食辣,赵力自称“嗜辣如命”,不吃辣椒“战斗力会减半”。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活保障组组长张红梅逐个打听云南医疗队队员的口味,把自家的泡椒分瓶装好,分给爱吃辣的队员。

  刚到咸宁进驻酒店时,云南医护人员随身带着泡面,酒店老板娘陈姐看到后说:“你们住在我的酒店,不需要带泡面,我保证把大家的饭菜都做好。”一句有力的承诺化成此后每日可口的三餐。

  由于每天多次消毒,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姑息医学科护士王全丽和同事的手开始干裂,陈姐便在朋友圈中征集护手霜。“真的是一呼百应。”王全丽回忆,征集发出后不久,各类护手霜、身体乳纷纷从咸宁市民的家中送到酒店,让她们感动不已。

  坚守 直到最后一刻的胜利

  目前,结束轮休的云南医疗队队员已经陆续回到咸宁各医院的工作岗位上,除了继续和疫情做最后的斗争,他们还想把自身的技术和经验留给咸宁。

  “看着病人越来越少,我们很高兴,但也不敢放松,依然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目前王全丽已回到岗位,继续坚守在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离开家乡一个多月,王全丽的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但她表示:“我会坚守到最后,等到全胜之时,再回家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