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中核集团志愿者的战疫身影:烈日下的“在场”

发稿时间:2020-07-15 15:41: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核集团部分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出征仪式上。中核集团供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15日电(记者 李川)尽管距离6月20日已经过去了20多天,但每当回忆起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的情景,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团委副书记张传凯还是记忆犹新。

  “虽然是早上,但等戴上口罩、手套、穿上防护服后,闷热、憋闷感一下子笼罩上来,仅仅2分钟,手套内就已全部湿透,5分钟就已经汗流浃背,10分钟后全身基本就已经湿透了。”在张传凯印象中,这种又湿又闷,令他一度十分难受。

  但疫情面前,张传凯和其他105名来自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集团”)的志愿者一起,在疫情风险和烈日炎炎中依然坚持了下来。

  6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在北京再度“抬头”,随着确诊病例数字的增多和中高风险地区的增加,针对北京部分定向人群集中开展核酸检测的工作强度骤然提升。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疫情角力的“战役”。

  “协助做好社区服务保障和核酸检测秩序引导等疫情防控工作”,6月18日,在北京市团西城区委发布志愿者招募令后,中核集团迅速响应,集团团委先后组织3批共106名青年志愿者分赴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广内街道北京财会学校、广外街道红莲社区、广外街道湾子地铁站等四个核酸检测点,开展了为期9天的志愿服务工作。

  来自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的青年志愿者徐天鹏在新街口街道核酸检测点引导待检人员。中核集团供图

  在新街口街道核酸检测点,每天早上7点半至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是来自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的青年志愿者徐天鹏的“上岗”时间。维持现场秩序、入场人员体温检测、人员疏导分流、引导答疑,以及处理突发情况等,则是他的岗位任务内容。

  在6月19日接到志愿服务通知时,因为时间紧急,徐天鹏在对任务内容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第一时间选择了报名。

  徐天鹏的父母、妻女都在天津,按照当时北京疫情隔离要求,徐天鹏不能离京,为了避免家人担心,他将参加志愿服务的事情隐瞒了下来。

  在徐天鹏看来,这波疫情来得突然,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按照计划,新街口街道核酸检测点一天要测试8000人到10000人。面对长长的队伍和人群,志愿者除了例行本职任务,还要时刻准备着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在徐天鹏的印象中,6月21日那天的检测任务繁重,天气也格外炎热,室外温度达到37度。

  头顶烈日,地面烘烤,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场内负责人员疏导的徐天鹏和同伴们在高温下站了数个小时,身上的衣服早已湿透。

  在徐天鹏看来,这样的情况已是常态,一天三顿饭都是随便找个角落迅速解决,最忙时都是熬到晚上11点才结束一天任务。

  对于志愿者而言,艰巨的任务面前,这更是一场责任感、毅力与耐心的考验。

  一次信息登记乌龙“出错”事件,令中核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团委书记陈洪涛印象深刻。

  在广内街道北京财会学校核酸检测点,陈洪涛负责核酸检测人员信息登记。这是一项要求非常严谨与细心的工作。

  因为兼任着该检测点志愿服务队队长,陈洪涛兼管与街道对接工作,以及协调25名志愿者的排班、就餐、休息等事项,多头并进。

  “登记人员信息要求非常严谨,必须做到一人一码,决不能出错。”陈洪涛说。

  但一次,忙碌中的陈洪涛突然发现少了一条信息条码,一瞬间,陈洪涛惊出一身冷汗。

  一条信息条码的“缺失”可能意味着连锁反应,相关被波及到的一系列核酸检测工作将付之东流。

  “有没有错发给别人?如果错发了怎么办,到哪能找到这个人……”陈洪涛快速回忆着“缺失”的信息条码去哪了,时间仿佛停滞了。

  正当绝望时,陈洪涛一低头才发现一个贴着信息条码的试管就在手边,原来是一位待检人员因为个人信息不完整而没有使用该条码。

  陈洪涛说,这场虚惊其实是给他提了个醒,在之后的信息登记工作中,他更加谨慎了。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主管袁雯在广外街道红莲社区核酸检测点登记人员信息。中核集团供图

  冲锋在前,无惧风险。这是一群可爱而又敢于担当的青年志愿者。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主管袁雯在接到志愿服务的信息时,是在夜里11点。在报名时,袁雯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北京疫情防控做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广外街道红莲社区核酸检测点,袁雯负责检测点外围的秩序维持工作。

  一天下午4点,因为持续高强度,原本负责信息登记的志愿者有些顶不住了,需要外围志愿者轮替。

  袁雯说,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他们一共20名志愿者,没有一人推诿、退缩,都主动要求换上防护服冲到一线。

  那一天,因为袁雯和同伴们的轮换上阵,人员信息登记的效率得以提高,使得预计凌晨才能结束的人员核酸检测清零任务,在当晚11点前全部完成。

  袁雯觉得,无论检测点场内还是外围,志愿者是一个群体,要互相体谅,要拧成一股绳,需要时就要冲上去,勇于担当重任。

  因为戴着口罩,因为全副武装,有时候,志愿者听不清老人的说话声。为了尽量不让老人弯腰上报信息,袁雯和同伴们通常都会主动站起来将耳朵凑过去细听,不去考虑是否会被感染的风险,也不顾及身着防护服起身的各种不便。

  换岗时,为了尽量延长防护服的使用时间,节省防护设备,袁雯和同伴们都会主动要求再多服务一段时间。

  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团委副书记张传凯(右一)在新街口街道核酸检测点维持现场秩序。中核集团供图

  其实,在各个核酸检测点,志愿者们的任务存在着潜在的未知风险。

  在报名前,张传凯曾一度犹豫和顾虑,他担心家里的妻子和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孩子,无法再去全身心照顾他们。但他的选择最终得到了来自家人的支持,令他义无反顾。

  同样忐忑的还有徐天鹏,在抵岗之前,他曾一度担心自己防护不到位而有感染的风险,但现场给予个人充分的防护保障令他很快就打消了这种顾虑。

  令徐天鹏感动的还有一对母子。烈日下,一位妈妈牵着小男孩的手为他送来一瓶冰镇的酸梅汤,并稚嫩地感谢道:“叔叔,辛苦了,谢谢您!”

  那一刻,徐天鹏觉得志愿服务,苦累都是值得的,这一声“谢谢”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

  闷热难耐时,来自红莲社区的工作人员总是想尽办法帮助袁雯他们降温,风扇不理想,就搬来几大桶冰块放置在志愿者身边,这令袁雯特别感动。

  面对疫情抬头,9天时间里,106名中核青年在关键时刻踊跃参战,冲到一线,他们共服务核酸检测人员10万余人,每天志愿服务时长平均超过15小时。

  如今,距离6月11日北京再度出现本地确诊病例已经过去月余,伴随着有条不紊的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开展,北京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连续9天零新增,高风险地区清零,中风险地区减至7个,结束隔离,北京新发地部分商户已经陆续回到市场。这些天里,我们遭遇了一场“突袭战”,而今,浓浓的生活气息又逐渐熟悉地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