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探访箭扣长城修缮工程
雄关漫道 匠心如铁

发稿时间:2020-09-02 09:46:43 编辑:李婧怡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程永茂攀爬峭壁前往修缮施工工地。

  张鹏禹摄

  箭扣长城三期修缮工程施工工地。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摄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其实,体验“蜀道难”未必入蜀,在北京市怀柔区有一段“攀跻之难,殆过蜀道”的长城,它就是被称为“万里长城最险段”的箭扣长城。

  出怀柔城区30公里,只见苍山巍峨耸立,上有长城雄踞山脊,蜿蜒若长龙。如果从空中俯瞰,这段东接山海关,西通嘉峪关,西南连接八达岭、居庸关,绵延近8000米的长城,形状如满弓扣箭,由此得名“箭扣长城”。从2016年起,为保护长城本体,杜绝安全隐患,北京市启动箭扣长城抢险加固工程,第一、二期累计修缮完成1748米边墙和敌台敌楼9座。第三期修缮工程于今年4月下旬开工,修缮工程总长度1094米。近日,本报记者跟随长城修缮专家、怀建集团古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程永茂来到现场,探访修缮工程进展。

  险峰峻岭克三难

  清晨7时许,记者来到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西栅子村,钻入密林之中的羊肠小道,开始向箭扣关进发。程永茂介绍说:“我们现在走的是骡子运料的路,城砖、石灰等材料需要靠骡队驮上去。酷暑难耐,骡子一般每天只能运两到三趟,运输量非常有限。”

  修缮长城,运料是第一个难题。今天的运输方式,大抵还是沿用480多年前古人建长城时的方法。

  在灌木丛中手脚并用地攀爬近半小时,来到箭扣长城的最低点——箭扣关。程永茂说,骡队运送的修缮材料,到这里就卸下来了。骡子没法在落差较大的长城上行走,接下来只能靠工人用肩扛上去。烈日当头,几名工人刚卸下石灰,后背被汗水一沤,变得通红。记者与他们攀谈得知,这些工人大多来自河北,曾参与长城修缮工作多年。“背料这活并非常人能干,不但要具备登山能力,还要有足够的负重能力。”程永茂告诉记者,有些新来的工人干几天就因为小腿浮肿而无法继续工作。

  “牛犄角边”“刀把楼”“将军守关”“鹰飞倒仰”……光听这些名字,就知道箭扣长城有多险。施工操作都在悬崖峭壁上,这是修长城需要攻克的第二道难关。“很多时候,工人都要一脚高一脚低地工作。修长城不能盲目追求速度,施工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程永茂说,瓦工等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大多是有着十几年长城修缮经验的熟练工。

  垛口墙上绑着一根白色塑料管,记者问起用途,程永茂介绍:“这是输水管。长城修缮面临的第三个困难是用水难。我们所处的位置海拔1000多米,需要用3个高压水泵逐级提水。”

  修旧如旧少干预

  从箭扣关往东,翻过封护的墙体,来到箭扣长城三期修缮工程的西至点——130号敌楼。环视四周,只见敌楼外墙有的已经剥落,露出墙体内的碎石填心。地面面砖也不是完整的新砖,上面的裂缝清晰可见。这里看起来十分原始,似乎没有修过的痕迹。“你看不出来就对了。”程永茂笑着说,“我们就是要在确保长城本体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最小干预,保持原有的风貌。”

  他指着敌楼的一处箭窗说:“上部墙体已经垮塌无存,为了让人们看出它原来的建筑结构,同时起到加固作用,我们用旧墙砖在箭窗顶部向外砌出两三块砖的宽度,但没有恢复成完整的封闭式结构,保留了它的‘残味’。”

  敌楼内一层的拱券顶增设了木结构加固支顶措施,将券顶和两边的墙体连接起来,起到支护楼顶的作用。程永茂介绍,这是一种可逆的临时措施,不会对长城本体造成破坏,体现了最小干预的宗旨。

  出敌楼继续向东走,两边的垛口墙看起来比常见的要矮不少。“这也是坍塌后修缮的。”程永茂说,“我们捡回散落的旧砖重新砌好,恢复2-3层墙砖的高度,而不是原来一人多高的高度。既让人意识到垛口墙的存在,又起到挡水的作用,同时能保障行人安全。当旧砖不够用时,慎重增加新砖。”

  在长城上行走,不时会遇到条石台阶。记者注意到,有些台阶面砖已经剥落,露出下层的衬砖,有的甚至面砖、衬砖都剥落殆尽,裸露最下层碎石填充的墙心。显然,破损的台阶没有过度修缮,只是把原有的建筑材料归砌回位、进行固定,还保留了断茬儿,但踩在上面却很稳固结实。

  程永茂介绍,长城修缮分为几种,有抢险,有复原,也有为迎接游客而加装保护性设施。其中,抢险修缮的干预量最小,对历史信息的保留最充分。此次箭扣长城的抢险修缮以排除安全隐患、保证文物建筑安全为主要目的,在施工上坚持原本形制、原来做法、原有材料、原用工艺的“四原”原则,保留箭扣长城“惊、险、奇、特、绝、野”的特色,保护长城及周边整体风貌。

  花甲老将护长城

  继续向东,穿过“单边蹭”“翻石过海”“鬼见愁”,时而需要手脚并用攀爬几近垂直的陡坡,时而需要侧身收腹钻石缝,时而会走过一边是峭壁一边是万丈悬崖的小道。在如此险峻的长城上穿行,记者不时感到腿软,而64岁的程永茂却习以为常、步履矫健。为了保障修缮工程质量,他每周至少爬一次长城,多则爬三四次,到施工现场检查指导。

  程永茂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怀柔人,从小就对长城比较熟悉。1973年他开始做瓦匠学徒,1991年初涉古建修缮,负责红螺寺大殿复建工程的瓦作施工。在这一工程中,程永茂认识了瓦作专家朴学林,并拜他为师。兴隆门是明清两代紫禁城及皇家建筑初建与修缮的主要参建作坊之一,朴学林则是兴隆门瓦作第十五代景字辈传人、故宫博物院高级工程师。得到朴学林真传的程永茂,从此真正走上了古建保护与修缮之路。他主持了太庙牺牲所、广济寺下院藏经阁、八大处公园四处大悲寺等修缮工程,并担任国家级重点工程天安门城台保护工程的技术总负责人。从2004年起,程永茂开始从事长城修缮工作,带领团队完成怀柔区内总长近2万米的长城抢险加固任务。在十多年的实践中,程永茂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五随”做法。

  时近正午,坐在124敌台上休息,程永茂为记者讲起了这“五随”,即“随层、随坡、随弯、随旧、随残”。随层指的是砌砖时要与原始的城砖层次衔接。随坡指的是在垂直方向上,遇到坡道时要根据地势确定修缮走向,解决排水问题。随弯指的是在水平方向上,墙体拐弯处要就着弯度砌弧形墙。随旧和随残即在建筑材料、做法、工艺等方面坚持传统,尽量保持原状。

  行至正北楼,抵达此次箭扣长城修缮工程的终点。回首望去,青山如黛,长城在夕阳辉映下宛若金龙,记者切身感受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真义。程永茂歇坐在正北楼台阶上,吟诵了一首自创的打油诗《赞箭扣》:“箭扣长城美,美名天下扬。蜿蜒二十里,龙脊显沧桑。三镇汇聚处,内外起边墙。细观二十景,奇险世无双。”诗中凝聚了他对箭扣长城的深厚感情。如今,程永茂已是北京市怀柔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城修缮工艺传承人,他不仅尽心做好每一次修缮工程,还致力于长城修缮工艺的推广和传承。

  箭扣长城修缮完成之后,会不会将它开发成向游客开放的景区?对于大众关心的景区开发问题,北京市怀柔区文物所所长张彤表示,箭扣长城不会照搬八达岭、居庸关等传统长城景区的模式。“未来可以因地制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根据每段长城的长度、地形、攀爬难度,分段进行保护性开发,量身定制开放模式,比如规划探险路线、在破损的敌楼处进行长城剖面知识科普、在危险路段架设栈道等。”张彤说,“不管如何开发,都要以保护为首位,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长城文化带建设,把宝贵的文化遗产传给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