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以网络安全之名,构筑青少年成长的城池堡垒

发稿时间:2021-05-09 09:15:00 编辑:秦亮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当下,中学生用手机上网可能会遇到哪些安全隐患?北京市大兴区蒲公英中学学生任晓芳告诉记者,她的同学就遭遇过网络诈骗。疫情期间,有同学在家上网课时,被“社交软件兼职”信息所吸引,对方说只要发布一些内容就能给报酬,让该同学先转钱,结果就被骗了。

  日前,任晓芳和同学们一同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腾讯QQ发起青少年网络安全创新科普“冲浪安全第一课”活动,聆听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主任郝智超的授课,并参与了线上直播活动。

  当移动互联网与民生、教育、娱乐等深度结合,青少年触网年龄与门槛正进一步降低。根据某网络安全平台的反欺诈数据显示,在包括身份冒充类诈骗、虚假购物类网络诈骗的受害者方面,00后网络诈骗受害者以38.6%的比例高居受害人群首位。

  郝智超告诉记者,社会对中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以往不及大学生群体。“中学生跟大学生相比,更容易相信别人;如果遭遇了诈骗,损失对他们造成的心理影响比较大”。在一些案件中,个别网络诈骗分子假借学科竞赛或者网络兼职之名,诱骗青少年缴纳“报名费”“赞助费”等各种名目的诈骗款,使得不少孩子身心健康遭受伤害。

  郝智超认为,网络安全教育应当被列为青少年学习的必修课,从根本上去强化家校、平台、学生等各方对安全教育的关注度,提高学生们的安全风险意识。

  活动中,郝智超就以案例讲解的形式梳理了中学生群体最常遇到的诈骗场景,并针对性地提供了设置密码、识别诈骗的技巧和方法,他还为同学们布置的“帮助家人检查手机”等趣味小作业,让同学们更深刻记住防骗知识。

  在现场,QQ安全讲师通过一则“警察老妈与儿子防骗大战”的真实案例,引导大家重视网络游戏场景中的风险点,并有效使用李雷韩梅梅有声表情包“斗图”等新形式识别诈骗套路。讲师结合《冲浪与安全》手册内容,从社交网络的安全风险场景和安全功能使用角度进行梳理与剖析,提醒大家遇到诈骗一定谨记“不听、不信、不理”,多一分警惕与核实。

  根据调查显示,很多外来务工者每天陪伴孩子不到一个小时,务工子女们能获得的监督引导较为有限。蒲公英中学综合办公室主任玉树军提到,他们中学开学第一课都会重点讲一下网络安全教育问题,平时也会开设专门的家长培训课堂,做到“家校联合”。

  玉树军说:“作为一所服务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公益性、非营利性学校,蒲公英中学的学生们大多是随家长进城务工,因家长工作繁忙等原因,学生与家长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不多。相比其他青少年,大家获得的安全教育交流机会略有缺失。这次通过网络安全科普课活动,能够让学生们直接、有效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风险类型,以及掌握有效应对及解决的方法。”网络诈骗形式不断“升级”,科普形式也要与时俱进。活动现场,蒲公英中学获赠2000本《新编学生词典》与《冲浪与安全》手册。《冲浪与安全》手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腾讯QQ共同编纂,该手册围绕社交网络的安全风险场景,提炼了“养火”“爬虫”“钓鱼”等关键词,提醒青少年在上网时警惕转账、金钱交易、不明链接背后的安全风险,用简明易懂的方式为青少年提供网络安全科普知识,在青少年心中栽下安全用网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