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种精神 做一个“匠人”

发稿时间:2017-07-25 14:38:00 来源: 新华网

  在河北张家口蔚县南留庄镇白河东村,王启杰在青砂器烧制炉前工作。65岁的王启杰是白河东村一带青砂器作坊“掌门人”、蔚州青砂器王氏家族的第四代传承人,自幼跟父亲学习青砂器制作,至今坚持用传统手艺烧制青砂器。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蔚县青砂器是当地传统民间手工艺器皿,历史悠久,俗称砂锅、砂壶、砂吊等,是熬中草药、烧水、做饭、煮肉、热酒的上好器皿。河北张家口蔚县南留庄镇白河东村一带是蔚县青砂器的发源地。当地山上有丰富的天然瓷土,其土质有黏性,细腻、柔软、可塑性强,俗称“矸子土”,是制作青砂器的天然资源。从碾碎“矸子土”到拉坯,再到烧制出成品,一件蔚县青砂器的制作,需要大量繁琐的工序。在烧制过程中,查看烧制的火候又称“看火”,是个重要环节——“看火”是否准确,直接决定青砂器烧制质量的好坏,这个“绝活”一般是由烧制青砂器的传承人一辈一辈传下来的。

  在位于天津市古文化街的工作室里,魏国秋制作“鸡年”风筝的骨架。在春节到来之际,天津“风筝魏”第四代传人魏国秋制作出“鸡年”风筝。以春节为题材的风筝制作,魏国秋已经坚持了7年。风筝的制作包括绘图、扎制、裱糊和放飞4个步骤,看似简单的风筝制作,凝结了一代代风筝师傅们的智慧和心血。2008年,“风筝魏”风筝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位于天津市古文化街的工作室里,魏国秋剪出绘好的“鸡年”风筝。

  在华州皮影文化园,一名“签手”为观众表演皮影戏。“签手”是皮影戏演出中主要行当,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千军万马、沙场点兵皆由签手的十指掌控,其操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演出的质量。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皮影文化园,活跃着一支皮影表演团,7位成员平均年龄近70岁。几根竹竿、两只手、一张嘴、一套锣鼓,支撑起所有的人物和情节,传达出这曾经风靡一时的民间文娱活动的魅力。华州是中国戏曲皮影戏艺术重要的源头之一。2006年,华州皮影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华州皮影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 2015年5月,华州成立影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将刘华、吕崇德等7位民间皮影老艺人招聘到皮影文化园,集中搜集、整理、表演传统皮影传统剧目,展示华州皮影的独特魅力。他们的演出剧目除了丰富的历史传统剧,还有现代戏和自编的新节目。目前,7名老人的公开演出已有400多场,吸引观众6万多人次。“眼中晃动的是光与影,耳旁流过的是余音绕梁。”梦想和皮影戏本身的魅力支撑着老人们对皮影戏的坚守和热爱,7位老人用精湛的皮影表演,守护着我们共同的文化财富。

在华州皮影文化园,皮影老艺人为观众表演皮影戏。

责任编辑:包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