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高校离别季 大学生如何上好“最后一课”?

发稿时间:2017-06-28 10:04: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青年之声网友_69444:高校离别季 大学生如何上好“最后一课”?

6月是离别季,也是启程时,大学生们即将告别大学生活,迈入社会大舞台。被称为大学生“最后一课”的高校毕业典礼再度成为舆论焦点。毕业典礼怎么办才更有意义?你知道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最后一课”?

 

 

又是一年毕业季,各种毕业仪式和毕业演讲引人关注。

从多年前的将所有毕业生集中在一起,校领导讲话、拨穗儿、照相,隆重却略显单一,到近些年来的形式多样、活泼创新,高校毕业典礼的风格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而无论怎样变,大学的初衷始终未变,毕业典礼是大学给予毕业生的“最后一课”。

在临别之际,各所高校都是怎么给学子们上“最后一课”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毕业最后一课 名人大咖频曝“金句”

在送别2017届毕业生时,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校长王昆来在毕业典礼的演讲风格“逗趣”,引用了不少当下的时髦词语,如“辣我眼睛”、“目瞪狗呆”、“我又污了”、“双击的老铁”等。

“金句”不断的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寄语毕业生“走向社会最重要的不是一定要做成什么、当成什么,而是要为整个社会坚守住什么。不是要你们一定要超越多少人、打败多少人,而是希望你们去帮助多少人、影响多少人、成就多少人。

要说今年的段子手校长,应该非西南民族大学的曾明校长莫属了吧?他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了学生们的心坎里,“网速慢、选课难,为何还没根治?成都是一个使人发胖的城市,你们还说错过校车就像错过一个世纪,最令人遗憾的是咱们学校男女比例失衡,耽误你们的终身大事。

汕头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该校校董会名誉主席李嘉诚的演讲在网络上“刷屏”。“自律是铁杵成针的意志功夫”、“良知是成就尊严和有存在意义的明灯”、“在高增长机遇巨浪中,愚人见石,智者见泉”……年近90岁的李嘉诚给年轻人送上自己的人生经验。

高校毕业仪式花样迭出

除了毕业演讲“金句”频出,一些高校毕业仪式的“新鲜创意”元素也越来越多。比如,不少高校给毕业生定制了刻有名字和学号的毕业戒指,个别校长和教授和学生合影时,比心、卖萌,新意不断。

前不久,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典礼上,一名女大学生当着众人的面亲吻校长的脸颊,作为大学时代最后的留念。此事随后引发了网友热议,这位女生表示,在毕业典礼上亲校长是该校的传统,“是许多人跃跃欲试的事”。

河北美术学院上演了一场千人汉式毕业典礼。这场独特的毕业典礼充满了“汉元素”,该校校长甄忠义身着汉服为1300多名毕业生“灌顶”,颁发“卷轴式”学位证书。此外,校长作为主祭人,敬香行揖礼,敬献锦帛、酒爵,宣读祭文敬告圣人,毕业生也穿起了汉服,诵读《孔子赞》、行三拜之礼。

上海8所高校也举行了颇具创意的毕业仪式——60名毕业生身着学士服,集体挑战过山车“绝顶雄风”。45度爬升、180度转弯戛然而止、静默5秒后60米高空垂直跌落。一位在场的毕业生表示,用这样疯狂的方式与十几年学子生涯挥手告别,也是一种不错的收尾。

而北京师范大学的毕业晚会上演了年度新闻播报,瞬间在微博刷屏,全程爆笑。网友:北师大同学狠起来,连自己都黑啊!

什么样的“最后一课”更受欢迎?

有名人、大咖送上的“心灵鸡汤”,有各式走红网络的“毕业合影”,也有或古典或新潮的另类毕业仪式,近期,高校的毕业典礼到底该怎么进行,也被舆论所讨论。

有评论称,毕业典礼不仅要有仪式感,还应该是一堂重要的励志教育课。也有观点认为,如今毕业典礼形式花样翻新,但往往有形而无神,没有文化做基底。还有人提出“最后一课”应该给予学生和老师既简单又朴素还很快乐的生长力量。

毕业典礼是很多人作别学生时代、跨入社会的一场重要仪式,如何让这场被学生们看重的“最后一课”办的有温度、有收获、有回忆,这无疑考验着一所大学的智慧。

也期待更多的大学“最后一课”,匠心独具,意味悠长。

 

来源:综合中国新闻网、央广网、扬子晚报、青年之声瞭望台,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