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真的不是情人节啊!
发稿时间:2017-08-28 13:40:00 编辑:杨知澎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
下面我宣布——
今天
想和大家聊聊七夕
这个被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
虽然现在一提到七夕,大家就想到
鹊桥会、定情、看着星星互诉衷肠
……
但实际上
七夕节,真的不是情人节啊!
牵牛织女的传说故事成就了七夕节
时代的变迁,西方文化的植入
那凄惨浪漫传说赋予来的七夕,不知不觉成了被消费的情人节
这一次,我们追根溯源,
追忆七夕的传统,怀念七夕的美好
七夕节也叫女儿节
节日内涵与妇女息息相关
七夕节又叫起初的乞巧节并不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
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的,民间称“七姐”
因而七夕节首先是女子的节日,而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对象,
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
当然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得一如意郎君。
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
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
仪式虔诚而隆重
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
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
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
从来源上看
七夕节就是女子们的狂欢节啊!
↓
《牛郎与织女》
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神话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在这个晚上相会。 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
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
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
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投针验巧 穿针乞巧
古时女子在七夕这天向“七姐”乞求智慧和巧艺,乞巧的方式各年代地方皆有不同,最有名的是穿针乞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投针验巧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
喜蛛应巧
所谓"喜蛛应巧",就是把一些瓜果食品(以香瓜、黄金瓜、巧果、花生、红枣等为主)放在果盆上,这通常在穿针乞巧前已由大人们做了准备。"穿针乞巧"以后,大家都睁大眼睛看果盆上有否"喜蛛"在结网,谁先发现,谁就大吉大利。
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现在,西方情人节的浪漫灌输新生一代,七夕当天更多强调男欢女爱了
七夕传统文化虽然淡化但并没有消失,年轻一代给节日赋予新的内涵,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
遗憾的是,七夕节习俗所弘扬赞美妇女手艺的精神渐渐没落
商家带动下的情爱戏份逐年增多
中国的七夕节日文化内涵不能忘
在七夕节拥抱纯正文化内涵,提倡全民的动手能力才是有意义之举。
“中国情人节”确实有,但不是七夕,
而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即“上元节”
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人们要点起彩灯、出门赏月、燃放焰火
在古代,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
未婚少女往往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抛头露面是不守礼节的做法,只有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才能出门逛灯会
少男少女这一天才能互相会面,倾诉爱慕之情
所以,正月十五,
才是真正的可以手拉手上街秀恩爱喂狗粮的情人节
来源:网络、青年之声瞭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