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旷野中,走出“限定款”人生
发稿时间:2025-04-04 10:57:00 编辑:秦亮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今年夏天,我将与1200万名毕业生一同踏入社会。当校园的围墙逐渐隐入身后,脚下的职业道路如分形图般延展出无数支线——父母的期待、同龄人的选择、内心的躁动交织成网。父母视频里的叮嘱穿过屏幕:“回家这边找工作怎么样?我俩还能放心些。”
是选择既定的安稳,还是迈向未知的旷野?关于这个问题,我在一档由京东全球购、爱奇艺、中国青年报社打造的《开播吧!青春采销》的综艺中得到了启示。
节目中,一群年轻人以“跨界”与“破圈”重塑职业边界:旅行博主转型供应链管理,脱口秀演员投身产品策划,新闻主播探索直播电商。当人生轨迹似乎已经定型时,却决定改变路线,在“采销+主播”的模式中闯入新赛道。他们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命题——职业的边界并非铜墙铁壁,而是一块等待被重新定义的画布。技能可迁移,热爱可赋能,人生本应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无限游戏”。
当下,年轻人正站在观念转型的十字路口。招聘网站的报告同样揭示了一个趋势:超九成毕业生考虑灵活就业。更多人不再被传统模式束缚,而是将兴趣和特长发展为工作,大胆探索多元就业渠道。“为什么环球旅行后突然想要来大厂上班?”面对节目总顾问杜华抛出的疑问,一个女孩说自己也为此深度思考过,“在我环球旅行广度探索完之后,应该进入一个深度的自我沉淀、探索和成长”。
同样,正如综艺中一名主播选手面对“入职后收入可能相比之前有所下滑”的提问时所言:“我可以接受短期收入下滑,可以接受自己在收入不高的工作中加速成长。”以短期收益换长期成长,正在重塑职场的底层逻辑。
技术浪潮为多元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在浙江杭州高新区的春季招聘会上,百余家企业提供的2200余个岗位中,多数与人工智能相关。有人担忧“机器取代人类”,但更深层的真相是:AI淘汰的是重复劳动,催生了数据分析师、AI伦理顾问、人机交互设计师等新兴职业。技术从未淹没人类,反而为跨界者提供了乘风破浪的冲浪板。
有人质疑:“频繁跨界是否意味着不精?”但青春的本质恰在于试错权。比如,团上海市委副书记邬斌倡导的“多元就业”,并非鼓励盲目跳槽,而是强调将看似零散的经历串联成独特竞争力——旅行博主的洞察力可赋能营销,脱口秀演员的表达力能点亮产品叙事。每一次“无用”的探索,都是未来破局时的“弹药库”。
毕业季的浪潮中,有人畏惧,有人观望,有人顺势而为。但真正的职业自由,不在于选择的多寡,而在于始终保有重新定义选择的能力。社会常态无须迎合,既定逻辑不必盲从。时代的考卷从不预设标准答案,它允许试错、鼓励创新——跌倒可以爬起,迂回亦可抵达,关键在于将每一段经历熔铸为独特的竞争力。
当我们打破“专业不对口”“性格不合适”的枷锁时,其实在向所有人宣告:职业旷野中,没有“标准路径”,唯有“自我定义”。正如《开播吧!青春采销》中那群年轻人用行动证明的,当我们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职业旷野,每个“限定款”人生都能绽放独特光彩,展现出“Z世代”打破职业壁垒的鲜活样本——在这里,每一次岗位轮转都是认知突围,每场直播实战都在重构职业想象力。愿我们都能在多元化职场形态中,走出自己的“限定款”人生。
赵雪霏(渤海大学大四学生)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04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