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女生用插画让更多人看见“核电”之美
发稿时间:2025-08-16 09:35: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第十三届“魅力之光”杯全国核科普夏令营暨国际公众沟通活动上,孟芮妍分享了自己与核结缘的故事。中国核电供图
非美术科班出身,00后女生孟芮妍却用插画让核电站“出圈”。在专业性极强的核领域和大众认知之间,她用一支画笔搭建了一座“可视化桥梁”,让核电知识以生动的方式走进公众视野。近日,在第十三届“魅力之光”杯全国核科普夏令营暨国际公众沟通活动上,孟芮妍分享了自己与核结缘的故事。
孟芮妍作品,描绘了2023年海南核电正在建设的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受访者供图
从“恐惧”到“热爱”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当年还是小学生的孟芮妍“觉得核是可怕的东西”,但恐惧却催生了“反向好奇”。她想知道:核电是否安全?
随着调研的深入,孟芮妍发现:核能是清洁、安全、绿色的能源。更让她震撼的是中国核电建设的迭代史,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我看到了万千工程师用创新和坚韧凝结的‘工程之美’。”孟芮妍说。
2019年,孟芮妍参加了第七届“魅力之光”杯核科普夏令营,这个面向青少年的核科普活动会带领孩子们走进核电站,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核认知,感受核工业的魅力。亲眼见到国之重器“华龙一号”的场景,让她记忆犹新:“那种独特的工业美学与严谨的安全设计,实在太令人震撼了。”
这种魅力指引孟芮妍走上专业道路。本科学习化学专业的她,因“太想学核电”毅然跨界,硕士阶段赴英国攻读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如今在西安交大继续攻读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接触核电后,我就知道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这个事业值得托付一生。”
孟芮妍作品,描绘了栖息在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白鹭和秦山核电站的外观。受访者供图
插画里的“核电”知识
画画是孟芮妍坚持多年的爱好,这项技能也成为了她科普路上的“秘密武器”,她发现“核电+插画”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我喜欢核电,也想让更多人了解它,插画能让严肃的知识变得亲切。”
为了让科普内容既有趣又严谨,在绘制专业性内容前,她总要翻阅大量资料,书架上20多本专业书籍被翻得卷了边。“即便是核电领域最常见的压水反应堆,其内部构造也存在显著差异。以我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为例,它采用双层安全壳设计,并配备堆腔注水冷却系统,而第三代核电技术则普遍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能有效遏制熔堆事故发生。如果没有经过认真钻研,很容易在科普创作中出现疏漏,进而影响知识传递的准确性。”孟芮妍说。
留学期间,孟芮妍把作品分享在国外的社交软件上,收到的大部分反馈却是“画得好但看不懂”。随着内容优化,越来越多核电爱好者开始关注到她的作品,她绘制的一张“梗图”意外地“火出了圈”。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传统的核电站外观像巨型水泥罐,但我国的第三代小型压水堆“玲龙一号”采用了核反应堆模块化制造和安装方式。“我把核反应堆模块组装的过程类比成家具组装的过程,画了一张漫画,画面上是一个小人拿着说明书正在拼接一个小型核反应堆。”孟芮妍说。令她意外的是,不少外国网友留言惊叹:“原来中国的模块化小堆已经建起来了,还如此先进。”
通过孟芮妍绘制的“华龙一号”等插画,更多外国网友看到了中国核电的发展。“他们第一次知道我国的‘华龙一号’采用大量创新设计时,那种惊讶的反应让我觉得这些作品特别有意义。”在评论区,有网友告诉孟芮妍,大学教授把她的插画放进了课堂讲义里,还有人将插画打印成了海报,“那种被需要的感觉,让我觉得科普是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孟芮妍说。
除了插画,孟芮妍还参与过科普类VR游戏、动画短片项目的创制。例如,视频《游戏里的中国超级工程》用3D建模的方式还原了华龙一号的建筑构造,孟芮妍参与其中。“团队建模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但让更多‘圈外人’了解到核电就很值得。”她说。
在孟芮妍看来,漫画、科普游戏能让网友轻松收获知识。她的目标很纯粹:“如果能激起哪怕一个人对核电的兴趣,就足够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安俐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16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