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太原9月21日电(吕玮 王子瑞)9月18日,“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山西行来到山西老陈醋古法酿造基地东湖醋场,来自全国各地52家网络媒体的70余名采编人员探秘千年陈醋的“秘密”。
据东湖老陈醋工作人员介绍,明洪武元年(1368),太原府梗阳县(现清徐县)“美和居”(东湖前身)醯坊发明“熏蒸法”,一改尖酸寡淡的白醋体态,山西老陈醋初步定型。清顺治年间山西介休人王来福将酱醋熏制成“酱色”:将发酵好的醋醅用炉火熏烤,使之糖化成焦糖色,再淋制使其成酱色,又增加了熏香味。
陈酿后的老陈醋由四五百斤的一缸新醋制成。新醋陈放一年以上,夏天阳光暴晒蒸发,严冬捞去冰块,最大限度地排除其水分,最后所剩不足200斤。同时由于温度的变化、水分的排出,经过合理的化学反应,生成独特的绵、酸、香、甜、鲜的品质风味。经过夏伏晒、冬捞冰的隔年醋,醋味更浓,风味更好,遂把隔年的醋起名为“老陈醋”。“夏伏晒、冬捞冰”“隔年陈酿”等工艺后来被广泛应用。
媒体团参观山西老陈醋古法酿造基地东湖醋场。中国青年网 王子瑞 摄
懂行的老师傅介绍说:“这种酿造手法,脱胎于古代‘炼丹术’的思想精髓,吸取天地自然之灵气。也因此,养身保健效果奇佳。”
老陈醋是山西省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汉族传统调味名产。古时候首先使用的酸性调味品为“梅”,由于梅并非一年四季都有,于是梅酱产生,古称“醯”。梅的使用,要比醋早一千多年。一直以来,外界对山西人称呼“老醯儿”,足以体现醋之于山西人的分量。
媒体团参观山西老陈醋古法酿造基地东湖醋场。中国青年网 王子瑞 摄
在实地参访酿造工艺的过程中,有媒体记者认为,无论是流传数百年的酿造技艺,还是人们民间饮醋的生活习俗,都是最典型的中国元素,是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连接中国人彼此认同的东西。
“而这种古工艺传承的意义在于,无论机器化大生产多么深入,仍坚持古代人一步一点的规矩。手工锤炼的东西,时间愈久,愈通体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