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
新加坡华人“表白”南音:虽然我说英文 但是我懂

发稿时间:2017-09-21 14:1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乐团在排练南音。中国青年网记者 周学磊 摄

  中国青年网泉州9月20日电(记者 周学磊)南音,起源于晋、唐时期,又名“南乐”“南管”,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月19日晚,“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福建行开启泉州之旅。媒体记者到南音的乐团观看演出,并与传承人对话,了解这门古老的艺术。

  泉州南音的乐器有横抱琵琶、十目九节洞箫、以及二弦、三弦、拍板等十多种。其演奏形式,至今还保留汉代“执节者歌”的表演方式。配上琵琶指法和撩拍符号自成体系。弦管曲谱用“乂工六思一”五个简明表音汉字记音,对应宫商角徵羽五音,填入曲词,配上琵琶指法和撩拍符号后自成体系,至今仍保存三千多首。音乐分为器乐曲、套曲和清唱曲三大部分,保留了许多古调名、古牌名、古音语音,蕴涵着晋清商乐、唐宋大曲、燕乐、佛乐及宋元南戏音乐的遗韵。

著名南音演员李白燕,曾获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中国青年网记者 周学磊 摄

  著名南音演员李白燕,曾凭借南音演唱荣获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据其介绍,近年来南音致力于传承与保护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如通过与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各大高校的音乐人才合作,或者请外面的交响乐团来配合演出组奏曲,创新形式与内容推广南音。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遗”项目的重视,南音常常充当国家间的文化使者,推动中国与国际间的交流。如作为非遗项目去西班牙展示,作为“一带一路”文化项目前往葡萄牙演出交流等,南音的身影日益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南音的保护工作还重视青年人的传承。自90年开始,南音就进入了泉州中小学的课堂,到现在已经成功地举办了27届中小学南音比赛,比赛中如果得到一等奖,小升初考试可以给予加十分奖励。泉州举办了十二届国际南音大赛,世界上有南音存在的地方都可以参与进来,作为一种交流切磋,共同去推广南音。

有300多年历史的南音曲谱手抄本。中国青年网记者 周学磊 摄

  在观看南音的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偶遇来自新加坡的华人李汶来。在演出结束后,他自愿拿出一千块钱捐给演奏乐团,表达自己的心意。据其介绍,今年63岁的他祖籍在福建,小时候跟父亲去了新加坡生活,常常在那里的福建会馆听到南音。他三十多岁时曾为老家捐建公路,归国时听过南音:“虽然我接受英文教育,从小说的是英文,但是我懂。我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诗词,很有意思。我听了南音后很有感触,感觉很凄美,里面的词句都是来自中国传统文化。”

  “你们要多鼓励(报道),毕竟这是我们千年的文化。”演出结束后,李汶来在离场时对现场记者们说道。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