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雁北耍孩儿” 中国青年网 王子瑞 摄
中国青年网大同9月23日电(记者 王子瑞 吕玮)22日晚间,中国青年网记者跟随“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大型网络传播活动采访团来到山西大同,感受当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雁北耍孩儿”。
雁北耍孩儿,又称咳咳腔,是流传于山西北部大同、怀仁、山阴、应县及内蒙一带的地方小剧种,有7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当今戏曲史上的“活化石”,其独特的唱腔风格及音乐特色,历来为专家学者所瞩目。耍孩儿是由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受其他戏曲音乐和民歌的影响发展起来的。耍孩儿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唱腔发声使用后嗓子,声音从喉咙后部挤压发出,先咳后唱,以特殊的音色造成浑厚有力的音响效果。其优秀剧目《猪八戒背媳妇》在传承中创新,融入了现代元素和当地美食旅游特色介绍,惊艳了媒体大咖。
非物质文化遗产“雁北耍孩儿” 中国青年网 王子瑞 摄
优秀剧目《猪八戒背媳妇》 中国青年网 王子瑞 摄
优秀剧目《猪八戒背媳妇》 中国青年网 王子瑞 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雁北耍孩儿” 中国青年网 王子瑞 摄
优秀剧目《猪八戒背媳妇》 中国青年网 王子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