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
山西中药百年字号老药工谈“传承”:做事先做人,再难也要守规矩

发稿时间:2017-09-23 16:1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晋中9月23日电(吕玮 记者 王子瑞) “想做好事,必须先做好人。”53岁的山西中药百年老字号“广誉远”老药工高占龙,至今依然能一字一句地说出刚入职时,老厂长杨巨奎第一堂课上的训示。 

中药百年老字号“广誉远”。中国青年网 王子瑞 摄 

采访团来到位于山西晋中太谷县的中药百年老字号“广誉远”。中国青年网 王子瑞 摄

  9月20日,中国青年网记者跟随“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采访团,来到位于山西晋中太谷县的中药百年老字号“广誉远”,探访其多项药品传承四百余年,依然备受民间青睐的“奥秘”。 

炉鼎、银锅。中国青年网 王子瑞 摄 

采访团参观中药百年老字号“广誉远”。中国青年网 王子瑞 摄

  “广誉远”起源于476年前明朝嘉靖皇帝为中药“龟龄集”定名。清朝时,曾与广州陈李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并称为“四大药店”,并在2006年成为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2006其主导产品“龟龄集”和“定坤丹”现为中国国家级保密品种,并分别在2008年和201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誉远是有文字记载以来,不断代传承时间最长的一家,所制药品长期为皇家贡品。据该厂总经理王佩义介绍,“晋商货通八达,使其走向海外,在东南亚甚至欧洲多国流传。尤其清朝鼎盛时,销量达到上亿量白银。” 

中药百年老字号“广誉远”产品展示。中国青年网 王子瑞 摄 

中药百年老字号“广誉远”产品展示。中国青年网 王子瑞 摄

  “如果失去道地性,失去传承的泡制性,药效都会受影响甚至不起作用。这些都是先人们经过千锤百炼,炼出来的中成药。”在王佩义看来,广誉远至今仍在兴起的秘诀在于,从未改变使用道地药材的决心,坚决使用传统古法泡制。“最关键的在于,有一批坚守传承的老药工。”

  高占龙1986年从药材学校毕业后,进入广誉远前处理车间,目前是“定坤丹”和“清心丸”的制药工序传承人,负责原料加工和药方置配。“用哪几种药材、 用什么辅料 、用多少,都有严格的规矩。”

  “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高占龙一字一句的说着对这句古训的理解,做药真正的传承在于“良心”。药材泡制加工的过程中,老百姓虽然看不见,但是要凭良心,把事情做到位。“这是我们在心里向先人发过誓,不能变。”

  而65岁的老药工孟庆珊43年前“子承父业”进入药厂,一直负责将生姜炮制成黑色“姜炭”的工作。由于工作枯燥,入厂上手后不久就开始带徒弟,三四十年间,如今留在身边的徒弟寥寥可数。

  “这个工作是制药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因姜炭被碾成粉末而进入各种药物,炮姜人只能是幕后的‘无名氏’。”孟庆珊理解放弃的徒弟们的选择,“然而,这门手艺的传承也成了困难。”

  “一辈子重复一件事,做好了就是要对抗孤独”,因为徒弟们的旧的走了、新的来,孟庆珊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坚持中,发现了自己使命——再难,也要传下去。如今已经退休,但还坚守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想再发挥一些余热,干到干不动为止。”

  “想再多带几个徒弟”,也成了这个花甲老人的“余生之愿”。

责任编辑:王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