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健康农村的"守望者":"留守"的乡村医生
发稿时间:2016-10-01 07:03:51 编辑:秦亮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30日电(记者 朱梦琪 刘尚君)"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当"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成为构筑健康中国的目标,作为我国农村医疗体系的"基石",国家医疗预防保障体系的"神经末梢",乡村医生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曾这样定位乡村医生:"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贴近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
64.9万个村卫生室,138.1万名乡村医生。在大山深处,在广袤乡村,因为他们的无悔坚守,执着守望,支撑起农村的希望。
然而,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及医疗设施的完善仍是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难以适应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如何留?如何守?成了百万乡村医生心中最深的担忧。
最美村医的坚守:"我想让乡亲们过得好一些"
"最美乡村医生"钟晶。
"奶奶,这种药是一次吃两颗,您可记住了!"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龙场镇龙河村,村民们经常会看见一个娇小的身影,背着大筐的药品,穿行在村里的各户人家。
"钟医生,又来给老人们送药了啊!"八年,村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景。在这里,村民们不仅把钟晶当作治病救人的大夫,更将她视为不离不弃的家人。
从26岁到34岁,来自贵阳的80后女孩钟晶把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这里。
2008年,钟晶跟随在乡镇工作的丈夫来到龙河村。龙河村是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地区,偏远贫困,路途崎岖。艰苦的生活环境、落后的医疗条件让三代行医的钟晶如鲠在喉。她毅然辞去贵阳一家医院的稳定工作,拿出2万多元积蓄建起龙河村唯一的新农合报销卫生室。
而不久后,丈夫调往兴义市工作,钟晶却选择独自坚守。"人活着,要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发挥价值。村里缺医生,乡亲们需要我!"
一个人的生活无疑会面临各种棘手的困难,钟晶觉得最难熬的是夜里。村里常有老人夜间发病,因行走不便,钟晶必须到家里给老人治病。去的时候,有病人家属陪同,可回来时只能独行,蜿蜒几里没有人烟。"每次夜里出诊我都胆战心惊,直冒冷汗,有时候回到家发现衣服都湿透了。"
而这样的出诊却不在少数。钟晶每周至少一次步行到村里挨家挨户走访,为留守老人们治病,给村民讲解防病知识。由于住户比较分散,最远的村民家钟晶要走足足四个多小时。
在钟晶的诊所,摞着十余本手写的"健康档案"。谁家大人打工去了,孩子身体不好?谁家老人留守在家,需要什么药?钟晶都记得一清二楚。每次出诊,钟晶总要带上一些对症的药品,顺道送给他们。
钟晶嘱咐村民如何用药。
八十多岁的王芝芹是位留守老人。因为不小心摔伤了腿,她只能撑着两个板凳行走。钟晶得知后,背起老人回家,给她做了详细的检查和治疗。此后,钟晶每隔几天就会到老人家里给她治病。
这样的情景并非特例。由于龙河村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很多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在龙河村的小路上,村民常常会看见娇小的钟晶背着瘫痪的老人到诊所定期检查。
在龙河村不少老人心里,钟晶就像亲生的孩子。有的老人临终时,嘴里念叨的,不是自己的儿女,而是钟晶。
一座村,一个人:"我就想为家乡做点事儿"
几年前的一个午夜,接到乡亲打来的急诊电话,李国峰背起医药箱冲出家门,沿着乡村小路一个人摸索着向老乡家奔去。没有交通工具,两公里的山路,李国峰来去只能选择步行。
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盘踞在两座大山之间,阵阵山风吹得树叶簌簌作响,这一路没有人家,没有灯火,树叶只要稍稍一动,惊悚的响声让李国峰走一步怕一步,就这样孤身一人一路急匆匆走了30分钟,他才到达老乡家里,为老人问诊开药。
十年,这样的场景李国峰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作为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龙场镇围寨村的一名乡村医生,他要保证全村2300余名乡亲的健康安全,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消除病痛。
贵州省贞丰县地处云贵高原,海拔相对差度大,多样化的地貌特征让贵州多数偏远山区存在交通不便等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李国峰每天平均要去到三四户人家出诊,遇到道路狭窄不通的情况,他要走40多分钟的山路去到病患家中。
"看一个病人,几乎一半的时间在路上。"李国峰说,这些病人几乎都是空巢老人,由于他们行动不便,更需要上门问诊。"一旦我需要出诊,就意味着来诊所看病的其他乡亲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李国峰每天都在这样的纠结与矛盾中挣扎。
李国峰为村民诊断。
如今,李国峰与妻儿一家都坚守在围寨村的诊所内。十年前,李国峰自费在村里建立了这家诊所。十年里,这是村子里唯一一家诊所,而李国峰也是村子里的唯一一名医生。
"就想为生我养我的家乡做点事儿。"因为这个初衷,李国峰2004年从贵州中医学校毕业后就回到了围寨村,东拼西凑借了3000块钱,购置了一些基础医用器械和常用药物。从此,乡里乡亲看病有了信赖和依托。
督促村民去卫生院定期体检,免费为他们测血压、测血糖,发烧感冒头疼脑热上门问诊……每天,李国峰都在为乡亲们最基础的健康护理忙活着,"我们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遇到危重情况都是往上级医院转。但有些村民家门口不通车,需要走很长一段距离到大路上才能够找到车辆,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延误病情。"
李国峰告诉记者,他目前有两个愿望,"我希望能有一辆交通工具,能节约更多的时间给乡亲们看病。"此外,针对目前村子里的医疗设备需求,李国峰急需一个"产后访视包",更好地关注村里孕妇与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欢迎拨打"青年之声"新闻热线010-57380782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qnzsbjz@163.com;关注"青年之声"微信公众号(ID:qnzs20150428)、"青年之声"官方微博@青年之声,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