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 “授渔计划·青年之声”织就爱心之网
发稿时间:2017-01-12 16:18: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中国青年网
活动现场,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高潮东、王筱磊、沙玛阿果、舒冬等被授予“授渔计划·青年之声”精准扶贫助学行动爱心志愿者证书。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群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12日电(记者 张群 朱梦琪) “家里主要种玉米和土豆,要是质量差、产量低,这一年就白干了。”19岁的加多阿合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一个小山村,贫穷,是他记忆中最深刻的烙印。
加多阿合家里有六口人,大姐上大学,二姐得了重病,弟弟上高二,而他的爸爸在干农活时,还曾摔断了下巴和牙齿。
老百姓靠天吃饭,贫瘠的土地又怎么养活得了这一大家子人?巨额的治疗费用和学习费用让一家人陷入深深的困境。
站在继续读书还是辍学打工的十字路口,加多阿合不知所措。就在加多阿合一筹莫展的时候,“授渔计划·青年之声”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他成为四川省档案学校档案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接受免费教育,享受生活补助。
“我想走出大凉山,学一点本事”
“无论伤痛或苦难,不要怕,不要怕……“这首彝族民谣《不要怕》是地门妹妹最喜欢的歌曲:“每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或者遇到挫折时,我都会都告诉自己‘不要怕’。”
与加多阿合同样幸运,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山陵岗乡竹尔村的地门妹妹也是“授渔计划·青年之声”助学行动受助学子之一。
授渔计划受助学生次仁旺堆、地门妹妹演唱歌曲。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群 摄
简陋的泥瓦房,黢黑的墙壁,梁顶上摇摇欲坠的白炽灯……这就是地门妹妹生长的地方。
“爸爸在家放羊,有时会采些山药卖。”地门妹妹一家六口,她排行老三,母亲生病,不能干重活,家里开销全都落在父亲一个人的肩膀上。
2015年,一项成绩优异的地门妹妹顺利考上了当地高中,然而,家里一贫如洗的现实让她不得不低头,辍学打工也许是减轻家庭负担最直接的法子。
可是,她喜欢上学,喜欢唱歌,她想走出大山,摆脱贫困,然而,她无能为力。
原本以为再也不能上学的她,万万没想到,就在她最走投无路的时候,“授渔计划”给了她继续读书的机会,她成为四川省档案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名学生,有了第一次接触大凉山外面世界的机会。
“新的一年希望妈妈的病快点好,自己能学业有成,祝愿曾帮助过我的人身体健康。”这是年仅18岁的地门妹妹的新年愿望,而对于未来,她也有美好的憧憬:“我想走出大凉山,学一点本事,过上幸福的生活。”
邹女士现场捐助20名孩子。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群 摄
1月9日,在“授渔计划·青年之声”公益之夜上,身着民族服饰的地门妹妹以一首极具民族特色的歌曲《带我到山顶》震惊全场。同时,在撒贝宁、舒冬、高潮东、王筱磊、沙玛阿果、张华敏、金波等爱心志愿者的号召下,公益之夜捐款场面火爆,现场嘉宾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捐赠善款,当晚活动所筹善款,可帮助1303名贫困学生实现上学的梦想。
“永远,我会永远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爱心人士邹女士现场捐助了20名贫困学子。
邹女士是位资深公益人,从事公益事业20年,共捐助620个孩子圆梦上学,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她小时候未曾完成的梦想。
“小时候,家里穷,初中读了不到一年就辍学了,没有机会再继续读书。”对儿时的邹女士来说,上学是一份不敢奢求的梦想,也是一个埋藏内心深处的遗憾。
“希望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不因贫困而失学,能延续我曾没有完成的梦想。”邹女士语重心长地说。
传播爱、分享爱,织就公益爱心之网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戚学森认为,“授渔计划·青年之声”精准扶贫一帮一助学行动的开展,无疑将成为中国扶贫、教育扶贫的一个范例。“每一个学生受到了教育,他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会带动一个家庭的脱贫。”
授渔计划理事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向获奖者赠送题字。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群 摄
在授渔计划理事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看来,“授渔计划”与“青年之声”的合作,可谓是“恰逢其时”。“‘授渔计划’始终致力于青少年发展,团中央‘青年之声’就是服务于青年的需求,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都是希望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幸福地生活。”
在“授渔计划·青年之声”公益之夜上,由团中央“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中国青年网搭建的“精准扶贫一帮一助学”线上报名平台正式开通。这也意味着,更多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和社会组织可以直接通过平台向贫困学生发起帮扶行动。
“共同成长的项目设计,大体腾飞的人道情怀,全面发展的生命愿景,能力立身的扎实平台。”授渔计划理事会名誉理事长、授渔计划总设计师、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杨农用四句话概括“授渔计划”的意义。杨农认为,“授渔计划”是一个具有极大成长性的项目。“通过‘授渔计划’,贫困学子、学校、爱心企业共同成长,也为社会注入了新的能量。”
授渔计划理事会名誉理事长、授渔计划总设计师、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杨农发言。中国青年网记者 朱梦琪 摄
自2013年实施以来,“授渔计划”已资助来自全国22个省份,19个民族的孤儿、留守儿童和贫困青年学生近5000名。
“‘授渔计划’一路走来,感召社会爱心接力践行社会责任,共同去传播爱、连接爱、分享爱,织就了一张公益爱心之网。”授渔计划理事会理事长、美年大健康副董事长郭美玲在致辞中表示,希望更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能够支持“授渔计划·青年之声”精准扶贫一帮一助学行动,让更多的孤贫少年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度过他们有尊严而幸福的一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源于这一初衷,“授渔计划”愿意用五年培养一个孩子,愿意用五年陪伴他们成长。正如授渔计划理事会执行理事长、中育集团董事长王伟所言,“授渔计划”不仅仅是教育救助,而是一项系统的专业工程。“‘授渔计划’相信教育能给人尊严,就业能给人保障,帮助孩子们收获能力和学习,有尊严地融入社会。”
欢迎拨打“青年之声”新闻热线010-57380782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qnzsbjz@163.com;关注“青年之声”微信公众号(ID:qnzs20150428)、“青年之声”官方微博@青年之声,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