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知名电影人柴飞:“小鲜肉”是岔道 商业电影需供给侧改革

发稿时间:2017-03-29 20:45:00 编辑:王冬伟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知名电影人柴飞。中国青年网记者 岳巍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29日电(记者 岳巍)3月28日,“耀动青春 青年之声”全国青少年微视频大赛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作为活动嘉宾,曾参与《夏洛特烦恼》与《驴得水》两部影片主创的知名电影人柴飞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怀揣影视梦想的青年一代,一定要做好形式和内容的融合,但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形式上的表现手段将不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内容才是一部作品的关键。

  在柴飞看来,本次大赛的作品不同于商业类影片和普通影视类作品,通过微视频这种对制作条件无需太多苛求的表现形式,将会赋予作品本身更多的功能意义。他告诉记者,“形式和内容好比是做电影的两只手,两手都要抓,但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即便你的技术很过硬,但没有有意义的内容也是白瞎”。

  在采访中,柴飞不止一次地传递着“内容为王”的理念。在他眼中,《夏洛特烦恼》与《驴得水》两部影片取得的成功正是“内容为王”最好的印证。

  据柴飞介绍,两部影片的导演又都是影片的编剧。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两部作品都是通过主创团队基于对于社会的细心观察,并通过思考,最终转化成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向观众呈现。而这个转化的过程其实用时很长。

  柴飞告诉记者,这两部影片在搬上银幕前都先在话剧舞台上表现了很长时间的。每一场演出,导演都会在现场观察观众对每一句台词的反应。通过很长时间对剧本的不断修改,导演在上线时就对电影很有信心。柴飞说:“影片的成功离不开内容至上的理念,也让影片回归到了最本质的东西,剧本。而剧本是怎么出来的?就是靠不断的打磨”。

  再好的剧本,最终是由演员为观众呈现的。在今年两会期间,关于“艺人需要德艺双馨”的话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而就这个话题,在电影圈打拼多年的柴飞直言:“在国内,有许多艺人都变得越来越欲壑难填,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在经纪公司利欲熏心的出谋划策下,有些艺人连最起码做人的标准都会丧失。有时候因为这些专横跋扈的演员,制作方不得不做出很大的让步来满足这些人的私欲和无理要求,因为,他(她)们的戏已经拍了一大部分,中途换人的损失谁都承担不了。这些人在剧组常常把自己视为皇帝,只要自己提出了要求,剧组必须照办,否则就拿出杀手锏--罢演。只要有这些人在,剧组的工作人员个个提心吊胆,一不小心就惹得哪位大腕儿发飙被臭骂一通,还得忍气吞声,有些工作人员无法忍受只好中途退组。曾经有一位艺人因为跨戏,要求必须在北京拍,可剧组已在外地搭建好了场景,反复交涉不成最后只好妥协,又在北京耗资一百多万重新搭景,使投资方造成重大损失。这些现象已在影视界形成了一个难以挖掉的毒瘤”。

  而当记者问道他如何看待当下的“小鲜肉现象”时,柴飞表示,小鲜肉现象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是岔道。他表示,根据对商业电影市场消费群体的数据分析,目前在电影院中,80后90后的青年是消费生力军,其中又以女性观众为多。从消费心理来讲,在电影银幕中出现小鲜肉就要比出现漂亮的女演员更能贴合她们的需求。因此购片方在这种消费心理下,就本能的选择“你想看什么我就给你什么”。而这种潮流很快逆产业链传导到了制片方,为了把自己生产的产品尽快推广出去,制片方只能“顺应潮流”,好似没有小鲜肉就必死无疑。

  柴飞告诉记者,其实早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的影片中就有过类似的潮流。当时的“小鲜肉”被人称为“奶油小生”,但不同于当下的是,那一批奶油小生散发出的还是阳刚之气,这是如今的小鲜肉所不具备的。

  而在柴飞看来,遏制这种风气目前虽然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但面对现有的这种商业模式,购片方没有改变的动力,制片方虽然有想法改变却没有勇气尝试,更愿意选择顺应。

  为此,柴飞认为,“解决问题的突破点还是应该是制片方,因为作为影片供给的制片方有责任引导风气,对商业电影进行一次供给侧改革”。

  “耀动青春 青年之声”全国青少年微视频大赛是由团中央“青年之声”综合服务办公室批准指导,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联合主办,中国青年网、优能中学教育承办的面向全国青少年的大型网络原创视频征集评选活动,作品征集时间为2017年3月28日至4月30日,广大青少年可登录大赛官网(http://qnzs.youth.cn/ydqc/)了解详情,参与活动!


扫一扫 参与活动

  欢迎拨打“青年之声”新闻热线010-57380782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qnzsbjz@163.com;关注“青年之声”微信公众号(ID:qnzs20150428)、“青年之声”官方微博@青年之声,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