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郭启宏、濮存昕:用生命状态诠释飘然太白

发稿时间:2017-04-19 07:53:00 编辑:王冬伟 来源: 中国青年网

 

  4月14日,“青年之声·戏剧开讲”第二季第4期:《心中的“李白”——从人艺话剧<李白>创作谈起》在北京人艺菊隐剧场举办,邀请当代剧作家郭启宏,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濮存昕,讲述北京人艺经典话剧《李白》的戏里戏外、人物塑造、创作心得等故事,解读每个人心中不一样的李白。中国青年网特约记者 马慧娟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19日电(特约记者 马慧娟)“今晚是北京人艺《李白》这部话剧的第200场演出,从1991年到现在,才演了200场,有点亏啊!我们是不是还能演到300场?咱们努力吧!”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濮存昕说。4月14日,“青年之声?戏剧开讲”第二季第4期:《心中的“李白”——从人艺话剧<李白>创作谈起》在北京人艺菊隐剧场举办,邀请当代剧作家郭启宏与濮存昕,讲述北京人艺经典话剧《李白》的戏里戏外、人物塑造、创作心得等故事,解读每个人心中不一样的李白。 

  “在中国,没有人不知道李白这个诗人的,在国际上,他也是有影响力的诗人,我到国外去,与俄罗斯人、日本人、韩国人聊起来,都知道他。而且,人们好像已经把李白定位了,定位成一个诗仙。我就在想,李白的诗,人们都知道,但是对他的人生命运、他的思想未必很了解。李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何谓‘飘然太白’?我要回答这些问题。”郭启宏说。 

  当代剧作家、话剧《李白》编剧郭启宏。中国青年网特约记者 马慧娟 摄 

  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郭启宏发现,从课本中读到的李白,是一个傲骨的人,但从他的研究来看,这只是比较表层的一个方面,认识李白,要把他放在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维度来考察。“我认为李白是徘徊于道与世之间的,他不可能离开现实,但也不会完全向现实妥协。我希望通过这部话剧能表现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为了更加真实地还原“飘然太白”的晚年生活,在剧本已经出来半年、修改数次后,也就是1990年的秋天,北京人艺要求剧组人员去体验生活,重新去走李白当年走过的路,体味他的人生。从北京出发,途经江油、绵阳、成都、万县、万州、重庆、武汉、庐山等地,一个月下来,剧组人员找到了“一个和以前不一样的李白”,体会到了李白身上的“空灵”意境。 

话剧《李白》剧照。

  郭启宏强调,《李白》的成功是集体努力的结晶,20多年来经久不衰,依然有那么多观众喜欢,是个不断打磨的过程,整个剧组很尽职尽责,能从每次演出中汲取很多好的东西,经验或者教训,而且每一场演出都是鲜活的,需要观众仔细用心地观察。 

  “没有年龄了!”濮存昕如此评价他演了26年的这个角色,“最早演李白时,我还是学生,只是努着在演,现在我更能找到飘然太白的感觉,而且越来越能体会他当时的心境”。 濮存昕举例,昨晚在演《李白》的最后一幕时,他强烈地感觉到了“那点空旷,那点星星的自由、静寂,像是一个人最后时期满载明月的感觉”,“所以我现在敢停顿了,在台上把那个气场营造出来后,就敢这么停,我想观众是愿意让我更静、更稳下来的,更像生活中那样一种实际情况,天地间只有我一个人。”濮存昕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