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创新社会参与机制 《规划》为国家发展注入“青年力量”

发稿时间:2017-05-08 08:53: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8日电(记者 朱梦琪)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无疑是惠及亿万青年的“大礼包”,为追梦路上奋力奔跑的青年们指引了明确方向,为促进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擎画了崭新蓝图。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为青年发展指引方向。

  “作为我国青年发展事业的重要里程碑,《规划》不仅是青年之需,也是时代之需。”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共青团青年工作研究基地主任郑长忠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规划》不仅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规划》从国家层面统筹社会各方力量有效推动青年发展,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在青年工作领域中的生动体现。”

  擎画青年成长发展的崭新蓝图

  专门面向青年群体制定和出台规划,这在新中国历史上是首次,它将成为未来十年党和国家青年工作的行动纲领。“《规划》的出台,充分说明青年发展问题已经从各个分散的一般性工作中分离出来,将青年视为一个整体性群体,纳入到国家建设和国家发展战略之中。”郑长忠表示,从国家发展层面来看,《规划》的出台具有重要的历史性意义。

  在《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青年思想道德、青年教育、青年健康、青年婚恋、青年就业创业、青年文化、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年社会保障等十大发展领域,几乎涵盖了当代青年所面临的全部问题,并统筹政府、社会、青年自身等各方力量予以落实,在郑长忠看来,《规划》是对青年整体发展做出的顶层设计,将极大推进我国青年发展的工作。

  “实际上,《规划》是共青团群团改革之后的重要举措,也体现了群团改革的重要成果。”郑长忠谈到,共青团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也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而共青团在此次推动青年问题从政策制度层面上予以重视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这正是共青团落实自己桥梁纽带的身份,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一项重要举措。

  另一方面,《规划》将共青团以往活动性、项目性的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性规划来推进,也为共青团推动青年工作提供了政策制度上的保障。

  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共青团青年工作研究基地主任郑长忠。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冬伟 摄

  搭建青年社会融入的网络桥梁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青年从依附于各个共同体之中,逐渐走向相对独立的个体。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青年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增强。“青年群体通过网络,更加深入地参与社会事务,对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这是不可逆转的事实。”郑长忠指出,这便是青年化社会的特点。网络社会嵌入改变了青年的交往方式,大量青年可以在体制之外形成自我组织化。此外,网络对现实社会运行逻辑的重构,导致社会权力向青年转移。

  “青年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必须在党与国家的决策之中得到相应的制度性、体制性和政策性的反映。”郑长忠表示,《规划》标志着从国家层面与社会层面,为青年作用的发挥、青年自身利益的表达以及青年的成长发展,提供了规范性的制度和法规作为强有力的保障。

  国家欲发展,青年必当先。在《规划》中,对青年更加主动、自信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郑长忠认为,这一目标是《规划》中突出性、增量性的内容,且体现了强烈的社会性和政治性。

  在党领导下,以共青团为代表的组织体系正是将青年力量汇聚一处的关键所在。“要发挥青年群体和青年个体的作用,实现青年社会组织彼此之间的融入,参与国家建设和国际交往,需要一个组织平台和组织网络进行对接。”在郑长忠看来,共青团自身的组织体系能够提供有效的基础性支持。

  同时,为进一步形成青年社会融入的桥梁和网络,郑长忠提出,共青团必须在组织维度上与各种组织力量对接,构建灵活化、多样性、复合型的新型机制,此外,需要拓展共青团活动的多维空间,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运用智慧众筹找到创新性方法。

  统筹协调推动“政策红利”惠及青年

  教育文化、身心健康、创业就业、权益维护、社会保障……《规划》涵盖了青年发展的方方面面,如何落实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规划》明确提出: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设立推动规划落实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共青团中央具体承担协调、督促职责。郑长忠认为,这种联席会议机制确保了《规划》在具体落实和推动过程中形成各部门的有效整合。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一经发布,在“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上引起青年们纷纷点赞。网页截图

  此外,郑长忠强调,要将《规划》的落实与群团改革和共青团创新发展有效融合起来。“《规划》的出台本身就是改革的成果,《规划》的落实也需要共青团运用创新的方式和形态把握,一定不能把《规划》落实与群团改革做成‘两张皮’。”

  覆盖范围之广,涉及领域之多,是《规划》的一大突出特点。因此,在郑长忠看来,有效调动社会组织的力量,与社会组织建立一种新型关系是共青团落实《规划》的有力抓手。而在此过程中,必须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就是共青团适应网络社会运作的规律,鼓励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的有效手段。”

  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郑长忠认为,共青团先天具有桥梁、纽带和通道的功能。“在推动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的过程中,共青团不仅要让青年融入社会组织之中,还要推动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互动,以及青年的国际交往,并且要与政治制度和体系进行对接。”

  生态性、平台化、枢纽型的组织形态,是郑长忠所设想的共青团所发挥的作用。“ 使多元的社会组织力量能通过共青团这个组织通道实现社会融入、政治参与、跨国互动的功能,这既是对青年组织的建议,也是对共青团的要求。”郑长忠说。

  欢迎拨打“青年之声”新闻热线010-57380782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qnzsbjz@163.com;关注“青年之声”微信公众号(ID:qnzs20150428)、“青年之声”官方微博@青年之声,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