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赴泰志愿者李云:从“孔孟之乡”到“千佛之国” 推动中华文化在泰落地生根

发稿时间:2017-05-18 19:17:00 编辑:姜宁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绵长的丝路,诉说着古老先人的智慧、包容与开放,叙述着沿途的风霜与故事。“一带一路”倡议,是古代与现代的交融,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在这条神奇的路上,青春的印记如此鲜明,时代的号角时刻长鸣,期待与希望永远在路上!

  “一带一路上的青年之声”系列报道⑥

李云(左)到华富里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任教时,学生送上鲜花表示欢迎。本人供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18日电(记者 张群)“我从小在父母的身边生活、学习,到泰国做汉语教师志愿者是到目前为止我做过的最‘疯狂’的事,也是人生中十分难得的一次经历。”山东师范大学2015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李云说。

  2015年5月,大明湖畔的垂柳随风摇曳,趵突泉水汩汩而流,千佛山的绿意浓密袭来……5月的济南还是那个济南,但是李云却不再是那个李云。

  5月的某一天,李云结束了自己学生的身份,远离家乡——“孔孟之乡”山东来到“千佛之国”泰国,开启了她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崭新征程。

  让学生明确中国领土爱上广场舞

  泰国,一个全国各地洋溢着浓厚佛教气息的神秘国度,“萨瓦迪卡”和双手合十的见面礼,曾是李云记忆中的全部印象。

  华富里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李云前去做志愿者的学校,她负责教学生们汉语。“当地学校对汉语教学工作十分重视,几乎每个学校都会有汉语课程,我所在的学校还跟云南地区的一些学校有固定的交流项目。”李云说。

  作为汉语外教老师,李云的职责就是把汉语推广出去,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泰国落地生根。

  “啪”、“啪”,李云将两张地图帅气地贴在黑板上,一张是世界地图,一张是中国地图。

  “我来自中国,去教汉语,我得让学生们直观感受中国的位置和领土,让他们了解中国的领域和文化。”李云说。

  李云告诉记者,也许是因为她所在的华富里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有些偏远,当地人们对中国的了解相对滞后。不过,作为文化传播者,李云就是代表中国的一张名片,“我给学生们带去了中国结、编绳、窗花、毛笔等小礼物,教授汉语的同时也会教他们剪纸等中国传统文化。”

  2015年前后,一曲《小苹果》风靡全中国,这股热潮也吹向了中国西南方的泰国,“我下载了《小苹果》的舞蹈给学生们看,由于音乐节奏强、动作简单、气氛热闹,他们非常喜欢这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广场舞,并且慢慢地学会了怎么跳。”李云惊喜地说。

中泰交换生项目泰国交流会合影。本人供图

  从拜师节和佛教朝拜中感受泰国文化

  “我刚去泰国的第一个月,就赶上了泰国的拜师节。”李云告诉记者,在泰国,教师的社会地位非常高,也正是拜师节这样一个仪式感十分浓重的节日,让她亲身感受到了“顶礼膜拜”的意义。

  “学生跪着挪到我面前,我将手中象征美好寓意的白绳系在他们的手腕。”演讲、宣誓、跪拜教师……这一切让李云既感动又震惊,“当时还没从学生的角色转变过来,看到一排学生跪拜自己时,有点被吓到。”

  正是这次拜师节,让李云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学生,此时,她的肩上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大使命。

  拜师节是泰国良好的礼仪习俗文化,而说起泰国文化,不得不提的还有佛教。

  “美好的一天从升旗诵经开始,从降旗诵经结束。”李云告诉记者,佛教文化是学生们的必修课,每天早晨上学和下午放学时学校都会举行升旗仪式和佛经吟诵活动,老师和学生们必须到场,这是一个传统。

  泰国佛教文化浓厚,李云说:“只要是跟佛教有关的纪念日,学校一般都会放假,请当地德高望重的僧侣宣讲,并开展布施活动。”活动中,学生和老师会将自家米饭等食物带给大家分享。

  “泰国对着装也十分讲究,每天换一种颜色的衣服,这是热爱色彩的泰国人的‘七彩文化’。”李云告诉记者,泰国传统服饰中的裤子是一块布缠绕在身上,跟它的农耕文化十分匹配,而华丽的泰国传统衣服和饰品往往只会在重大场合时才会穿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