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恢复高考40年 70 80 90后重温那年高考故事

发稿时间:2017-06-12 09:15: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0日电(记者 朱梦琪 实习记者 刘一梦)6月9日,2017年全国高考落幕。今年,恰逢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第40次全国高考。高考,它悄然影响着许多人的人生轨迹,每一个参加过高考的人,都有着关于高考的独特感受,有着属于自己的高考往事。同样,今年社会对高考的高度关注,也再次勾起几代人的高考回忆。

  6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结束考试的同学们陆续走出考场。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刘一梦 摄

  70后:高考是走出贫困山区的唯一途径

  “作为没有任何背景的山里娃,高考是我走出贫困山区的唯一途径。”现就职于中国铁建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桥隧处的总工程师桂婞回忆起当年的高考时光感慨到。

  作为大别山腹地金寨革命老区的女孩,正是得益于高考才让桂婞有机会走出大山,考入石家庄铁道学院,并最终能服务于国家的高铁桥梁设计。

  1990年七月,桂婞参加高考。炎热的七月,被同学们戏称为“黑色七月”。“最害怕的就是考试期间的炎热天气,很多同学夜间就在操场上打地铺睡一晚”。

  桂婞的父母都是乡村教师,教育,在他们看来是万万不可耽误的。虽然生活条件颇为有限,但让桂婞觉得幸运的是家人都非常支持她考大学。“那时候也没有很好的营养补品,为了提高我的身体素质,亲戚们都拿出家里的鸡蛋为我攒着,以保证营养。”

  九十年代,考进大学就等于有了铁饭碗,毕业后国家能直接分配工作,就读的大学能决定将来工作和生活的城市。“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平台更多,高考不再是唯一出路。”作为母亲,桂婞认为相比老一辈,当前家长更重视孩子享受学习的过程。

  在桂婞看来,高考教会她更多的是永远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态度,是重视学习、尊重知识的心态。“决定你的不仅仅是最后的分数,还有面对生活的态度”

  80后:高考就是选择自己的命运

  “对于我来说,高考就是选择自己命运的时候。”提起自己当年的高考经历,在恒大地产集团武汉公司工作的刘博回忆说,高考的压力主要来于自己想要跳出农村的环境,改变自己的命运。

  2002年参加高考的刘博,没能躲过高考的“黑色七月”。“几乎是最热的月份,教室没有空调,因为担心风把卷子吹走,电扇也不能开,室内温度远高于室外。”相比现在的考生,刘博认为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社会给考生的关爱也更多。

  高中期间在学校住读,备考过程中因为过于注重结果,对自己要求过高,刘博也有压力很大的时候,但亲情往往是他的“镇静剂”。“每次母亲从农村老家到学校探望我,我都觉得那种压力能缓过来一些。”

  “我们是学校采用电子摄像头监控加老师监考的第一届高考生,考试氛围格外紧张。”在此之前,同学们没有见过电子监考设备,学校第一次引用新技术,一定程度上营造了考试的紧张氛围。

  “即使有其他更多的选择,参加高考也应发挥出自己最佳的状态,全力以赴。”在刘博看来,大学是绝大多数出身于农村家庭的孩子改变自身命运的舞台,但高考结束后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学习的习惯。

  90后:在地震棚中备战高考 “君子见机 达人知命”

  “我们那一年的高考很特殊,考前半个月时间都是在地震棚中度过的。”对于2008年参加高考的张佳鑫来说,这一年的高考尤为特别。

  2008年汶川地震,陕西汉中市震感强烈,汉中周边县城成为地震重灾区。地震发生后,张佳鑫所在的学校就已停止教学。

  高考前的大部分时间,同学们就在地震棚里复习。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张佳鑫说:“期间在地震棚里补过一周的课,棚里需要容纳一个年级的同学。白天的地震棚里格外炎热,学习时间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尽管备考的环境比较恶劣,但父亲一直勉励他要沉住气,发挥出自己已有的实力。

  因为家处乡镇,得去县城参加高考。和其他同学一样,张佳鑫提前一年就预定好了高考期间居住的酒店。“因为预定的酒店在二十多层,考试之前同学们都开玩笑说要把地震棚也带到县城里去,万一碰到地震就搭棚住。”张佳鑫笑着说:“这也是一种苦中作乐的精神吧。”

  高考前一天,学校组织考生参与地震逃生演习,此时离地震过去已二十多天。“地震并没有给高考带来太大的压力,要说紧张,主要还是来自于高考本身。”

  那一年高考,张佳鑫考取北京邮电大学,现如今已顺利攻读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采访当天正值他博士论文答辩结束。“当时对高考成绩并不是很满意,觉得应该可以更好,但现在看来自己还是做出了很好的选择。”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在张佳鑫看来,外在的客观条件固然很重要,但它并非是决定性的,要能把握时机,及时出击,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欢迎拨打“青年之声”新闻热线010-57380782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qnzsbjz@163.com;关注“青年之声”微信公众号(ID:qnzs20150428)、“青年之声”官方微博@青年之声,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