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倒在“气球”边的年轻人:你了解笑气的危害吗?

发稿时间:2017-07-07 10:11: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综合

   青年之声网友_45700:你了解笑气的危害吗?如何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近日,一位名叫林娜的女孩坐轮椅回国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新西兰天维网5日刊文称,林娜曾是一名在北美留学的“打气球”上瘾者,由于长期沉迷吸所谓“笑气”,导致她手脚失控、大小便失禁,最后不得不回国治病。其实在新西兰,年轻人中也很流行吸“笑气”这种精神刺激方式。比林娜更甚的是,新西兰青少年中流行的一些有害的精神刺激方式千奇百怪,甚至还引发过严重的爆炸伤人事故。

 

  “吸笑气,让我变成了一只爬行的怪物”

  当十几岁的林娜走出国门,前往美国留学时,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变成这幅模样。

  “不知道什么时候西雅图开始流行起了吹气球,微信里到处充斥着贩卖气球的留学生,对于没有抽过烟没有喝过酒的我很是新鲜。于是一直蠢蠢欲动,闺蜜拧不过我,带着我去烟店买了几盒所谓的气弹。我跟闺蜜发誓我就尝尝是什么感觉,可是第一次之后我就开始沦陷了。”

  林娜沉沦了,一发不可收拾,她甚至一个月就要花去十几万去吸笑气

  几个月时间过去了,几十万也花了出去。林娜的前胸和肚子上开始生出一片红色的小包,她逐渐失去了对手脚的控制,想伸手去够前面的杯子却拿不起来,出门逛街会突然摔倒在地。

  用林娜的话来说,吸笑气让她过让了“爬行动物”的生活。每天15个小时都抱着奶油瓶吸笑气,她的双腿已经完全不能动了。“我像动物一样爬着去卫生间,像动物一样爬着给送外卖的开门,我知道我在别人眼里毫无尊严。”

  再到后来,林娜已经大小便失禁。一向爱干净的她瘫坐在肮脏恶臭的床单上,沉迷在笑气的世界里,仿佛一切都与她无关。

  “我变成了大家都讨厌的人,因为满身的小便和大便。”

  她忘记了时间,只是感觉有人在追杀自己。面对医生的询问,她甚至想不起自己的年龄,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最后父母在首都机场迎接她的时候,林娜已经完全了变样。

  “笑气”到底是什么?竟让人手脚麻木、身体瘫痪

  笑气,学名叫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最常见的是蛋糕店和咖啡店用来做奶油的发泡剂。另外,牙科、孕妇分娩时也会被当作镇静剂来使用。

  由于直接从罐中吸食气体可能会造成肺部损伤,大多数吸食者会通过气球、小灯泡和面具来吸入笑气。因而在留学生圈里,这种行为被叫做“打气球”

  现在酒吧、KTV、夜场等娱乐场所也特别流行这种“嗨气球”的玩法。吸完后让人感觉飘飘欲仙,有种上头的致幻快感。但作为一种短效的吸入性全身麻醉剂,吸入笑气约15到30秒即可产生欣快感,但只能持续2到3分钟。因此,很多“嗨”者为了保持这种快感,会没有节制地不停吸食。

  但原本可以作为医用气体的笑气,为什么会造成如此恐怖的后果?

  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物质成瘾诊疗中心医生孙海明介绍,长期吸入“笑气”会引起大脑脱髓鞘的病变,包括导致脑部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缺氧状态,因而带来损坏;最明显就是有些人大剂量使用后会出现软瘫,这是因为远端的神经末梢受到损伤,腿不能走路,手不能拿东西

  英国曾一度流行吸“笑气”助兴,因此而导致的悲剧不断。在2006年到2012年间,英国共有17人因过量吸入“笑气”死亡!

“打气球”悄然流行 购买渠道多

  近年来,吸食“笑气”从国外传入中国,在一些年轻人中悄然流行。在百度、知乎等网站输入“笑气”的关键词,能发现不少人对“笑气”都兴趣盎然,其中就有“笑气怎么玩最嗨”“打气球会上瘾吗”“笑气算不算毒品”等提问,也有人以亲身经历作答,详细描述吸食体验。

  这种很容易吸食上瘾的气体,在市场上却不难买到。广州一家面点师告诉记者,氧化亚氮可以用于给液态奶油快速发泡,因此在烘焙店、咖啡馆十分常用;在她周边的烘焙用品批发市场,装有氧化亚氮的金属气弹随处可见。

  记者在网购平台搜索,尽管不少平台屏蔽了“笑气”的关键词,但记者输入“奶油气弹”“奶油发泡”等词汇,查到的相关商品还是有数百件之多。

  一些网店的买卖双方对“笑气”的特殊功能似乎心照不宣,有的店铺卖气罐、赠气球;有的店铺虽然打出“只用于奶油发泡,不作为其他用途”的提示语,但依然有买家留言“气很纯”“很有劲儿”。

  “笑气”滥用背后的监管难题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国内就有媒体对“笑气”滥用进行过报道,称广州、成都、长沙等地的夜场有流动商贩出售金属气瓶,年轻人“打气球”成为一种小圈子里的时尚,有人因为上瘾而进入强制戒毒所。

  今年1月,南京市公安局官方网站发布一则名为《关注“奶油气弹”悄然兴起带来的治安隐患》的警情提示,指出“笑气”正以毒品替代品的角色在年轻群体中悄然兴起,在一些娱乐场所,由于吸食“笑气”致幻而产生的斗殴、纠纷类警情呈上升趋势。

  在我国“笑气”只是作为众多具有燃烧、助燃等性质化学品中的一种,被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目前,由安监、质监等部门监管其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的安全。

  一些从事医疗、禁毒工作的专业人士表示,有关部门宜尽快对“笑气”滥用可能导致的成瘾性、耐受性、身体危害性等展开评估,并研究适当的管控措施,防止其蔓延给社会带来更多危害。

  “事实上,有的青少年因为不敢被家长和学校知道,加上医学知识匮乏,即便出现了四肢麻木、情绪躁动等不适,也没有及时治疗。”北京中日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王丽博士建议,全社会都要认清滥用“笑气”的危害,一旦吸食者出现不良症状,要及时就医。

   “别回头,往阳光走”

  据了解,二十多位吸食“笑气”受害者建立了微信群,在群里互相安慰,一位成都的姑娘分享了自己半年内从瘫痪到康复的经验。他们把群名改成了“别回头,往阳光走”

  有网友读了那篇关于学生吸食笑气成瘾导致不可逆损伤的文章,并感慨“年轻的时候每个人可能因为好奇,被怂恿,赌气,逞能做危险的事。,一些有害的事常常看起来“很酷”;后来你会明白,真正的酷,往往是最简单的事。”

 

来源:综合中国新闻网、新华社、新京报、共青团中央微博、青年之声瞭望台,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图片进入瞭望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