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中国创翼·创业故事第三十四期》

发稿时间:2017-08-09 14:54: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创翼·创业故事第34期:永城吹打刘春兰

  唢呐艺术传承

  导语:自2015年以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主办、全国人才流动中心承办的“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涌现出了大批蕴含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优秀创业项目。为加大对这些优秀项目的持续宣传、支持和服务,主办方从全国获奖的项目中精选部分典型项目,委托北京优投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进行深度采访挖掘,形成系列创业故事,在社会上广泛宣传推广,并进一步推动创业项目与政策、资本的有效对接。本期讲述的是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农民工专项赛全国总决赛团队组二等奖获得者、永城吹打新民乐创业团队创始人刘春兰的创业故事。(重庆市綦江区就业和人才服务局)

  关键字:中国创翼 创业故事 刘春兰 永城吹打

  创业故事:

  2016年10月17号,刘春兰代表永城吹打新民乐创业团队荣获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农民工专项赛全国总决赛团队组二等奖。在大赛中刘春兰认识了许多创业的伙伴,他们彼此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关于创业的经验。大赛后人社部门和政府部门对刘春兰的创业团队给予了很多的关心和帮助。刘春兰十分感激大赛中的一位评委,他十分关心永城吹打的发展,赛后多次到公司,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指导建议,并帮助他们寻找合作机构。

  图:刘春兰在第二届中国创翼大赛总决赛上获奖

  2008年6月,“永城吹打”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春兰的父亲身为“永城吹打”代表性传承人给她报喜:“我们‘永城吹打’成国家级非遗啦!可是现在年轻人愿意学习吹打的基本没有了,你爹这门手艺,怕是要带到坟墓里去了。”电话这头,刘春兰心里五味陈杂。

  家里的老人劝说外出打拼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做永城吹打的传承人,然而没有人愿意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回到闭塞的村庄。家里的老人说:“春兰,你见过大世面,搞过管理,我们跟你干。”当时在广州的刘春兰拥有自己的工厂,手下管理着上千名员工,前途一片光明。她并不想放弃自己多年打拼得到的一切。然而当她看着父亲落寞的背影,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勇担传承之人

  “永城吹打”作为重庆市綦江区永城镇的民间器乐乐种,它的历史非常的悠久,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2008年6月,“永城吹打”申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春兰的父亲是“永城吹打”第十五代传承人,“永城吹打”申遗成功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它的传承却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永城吹打”作为川渝地区民间吹打乐“马蜂派”的代表,其极富原生态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巴渝人对乡土的回忆,深受巴渝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唢呐吹奏艺术人才,他们凭借自身才华创作了丰富的“马蜂声”优秀唢呐曲牌,推动着这门古老艺术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这种民间艺术的关注越来越少,尤其现在的年轻人,多被大城市的繁华生活所吸引,越来越少的人会愿意学习甚至传承这些民间艺术。“永城吹打”的发展进入一个衰败期。

  图:永城吹打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过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的传承方式,是技艺传授。由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的,是口传心授,基本上没有文字的记录。随着社会发展,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形式都在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民族精神有着重要体现和作用。刘春兰说:“很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的眼前消失了,很多东西是再也无法可寻,如果永城吹打找不到年轻一辈的传承人,父辈之后,怕也是要从世人眼前消失了。保护和传承永城吹打是目前当务之急!”刘春兰放弃了广州的一切,回到老家,成为了永城吹打第十六代传承人。

  肩负传承使命

  担子接过来是沉甸甸的责任。怎样解决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怎样吸引年轻人来加入,怎样让更多的人知道永城吹打,这些问题一一摆在刘春兰眼前。但刘春兰没有因为这些问题而止步不前。

  既然成为继承人,刘春兰觉得就有责任让“永城吹打”艺术被更多人知道,从而扩大其影响。要想吹奏出好的作品,首先必须要有合适的乐器。在非遗政策和政府的支持下,2011年起,刘春兰组织建立了一个吹打乐器加工厂,工厂具有加工大大小小、各种音域的唢呐以及传统打击乐的能力,在满足乐班的自身乐器需求以外,还卖给渝南地区的吹打从业者,基本平衡了加工厂的开销。

  “永城吹打”作为地方特色文化,传播的范围本就有其局限性。而且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让艺术跟上时代的脚步,将传统与创新结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只一味地继承经典,不去对艺术本身进行创新,那么艺术的消失只是或早或晚的事。

  曾经,“永城吹打”只出现在农家的红白喜事上。要想在更多的舞台上演绎永城吹打,在节目的编排上,必须要有创新。永城吹打在编排节目上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刘春兰虽说从小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听着唢呐长大。但她没有学过音乐作曲,自己也并不会吹唢呐,编排出的作品缺乏创意,观众并不买账。作为团队总负责人,刘春兰借助綦江文化馆打造的平台,聘请国家一级作曲家向菊瑛老师,负责公司的音乐创作及产品推广;聘请永城吹打现任班主刘重辉先生,负责节目编排。刘春兰想在传统曲目上进行创新,然而吹了大半辈子唢呐的父辈并不能完全接受她想要创新的想法,还说:“祖宗留下的东西,当然是传统的好,改完了不伦不类的。”两代人经常会因为排练新的节目而起冲突,然而冲突之后,通常是老一辈人承认,要想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与时俱进是必须的。

  如今,在重庆和贵州的各大景区、各种演艺活动上,都能看到“永城吹打”的身影,为了进一步打造永城吹打艺术品牌,创造一流的艺术作品,带领广大家乡父老就业,同时响应政府关于非遗文化艺术保护的号召。永城吹打重新回归到演艺的市场机制下,通过商业演出带动相关人员的经济收入,解决一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团队从成立之初起,不仅肩负着创造经济、解决就业的责任,更肩负着对“永城吹打”传承的历史使命感。

  修建传承之路

  2015年,刘春兰和刘家班核心成员合伙创立了永城吹打新民乐创业团队。旨在用创新意识去打捞尘封的“永城吹打”非物质艺术文化,让它适应时代“活”起来,才能够博得现代年轻观众的喜爱,传统非物质文化艺术才能彰显出新的艺术价值和魅力,才能被真正的传承下去。刘春兰期待它不只在广袤的綦河两岸“循环”,而是通过曲风的转变,打破“永城吹打”传统的表演模式,重新散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刘春兰的带领下,“永城吹打”正逐渐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为了继续扩大“永城吹打”的艺术影响力,让其更好的创新和传承,刘春兰从多方面进行了努力。

  首先,通过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刘春兰将目光转向特色旅游演出市场,打造新音乐节目,打造“印象渝南”;其次,她非常注重对学员的培养。通过与政府合作,推广唢呐文化,入住培训机构,招生教学,提供舞台,调动学员积极性;她还通过旅游景区、互联网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销售各种类型的吹打衍生品。此外,刘春兰还将通过修建永城吹打产业园,落实“吹打是产品,网络是广告,产业园是商店”的模式。同时她希望通过参加全国性大赛、文化交流、颁奖典礼、录制纪录片、参加综艺活动等,进一步提高“永城吹打”知名度。下一步永城吹打新民乐团队将通过与高校、专业经纪公司、大型综艺节目,打造“明星+非遗”模式。刘春兰说:“以后我们也要请专业音乐人士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城吹打’打造出像《华阴老腔一声喊》那样的作品,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传统音乐的魅力。”

  近日,永城吹打的13名吹打乐师代表重庆,参加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展示国家级非遗项目永城吹打的风采。这是由国家文化部主办,国家级民族器乐民间乐种最高级别的展演。永城吹打在175个节目的角逐中,作为全国最具代表性的44个节目入围,在六场展演中,永城吹打脱颖而出,成为13支参加闭幕式音乐会汇报演出的团队,并到三亚等地巡演。

  “只听那大锣声当当当地打呦,我们要将民间艺术代代地传呦。”

  项目介绍:

  永城吹打现代演艺节目开发项目 

  图:永城吹打参加第二届中国民间乐种组合展演

  永城吹打系重庆市綦江县永城镇的民间器乐乐种,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永城吹打世代相传,至今已传承18代。永城吹打乐属綦江西线山区的马蜂派。其特点是音域宽广(四个八度),高亢嘹亮,粗犷质朴,破空透远,尤其是以喉舌弹吐、手指弹打、循环换气等技法,吹奏出马蜂声,成为吹奏技艺之一绝。演奏曲目丰富,主要有吹打80余首、夹吹夹打50余首、满打180余首、刁打30余首、干打80余首、品打40余首。其乐器主要有叽呐子、三台、二台、头台、莽台、大台、特台七种唢呐,还有川钹、堂鼓、大鼓、竹节鼓、苏镲、铰子、钩锣、荡锣、小马锣,以及哨子、马鸣器等。

  永城吹打新民乐创业团队成立于2015年,由“国家级非遗项目”永城吹打第十六代传人、返乡农民工刘春兰发起,永城吹打刘家班核心成员合伙创立。公司以“大胆创新传统,让永城吹打回归舞台”为经营理念,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创作生产“传统+现代”的音乐产品。2016年,成立綦江区刘家乐班永城吹打现代演艺公司,旨在做永城吹打文化节目的提供商、永城吹打文化创意衍生品开发商。

  近年来,永城吹打现代演艺开发项目通过参加全国性大赛、文化交流、颁奖典礼、录制纪录片、参加综艺活动等,不断提高知名度。2010年获第一届农民艺术节“精粹奖”,2013年全国“司马迁”杯锣鼓大赛“铜奖”,2016年入围民间吹歌最高奖项“山花奖”,綦江区文艺回报演出“一等奖”,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农民工专项全国总决赛团队组“二等奖”。目前,公司年产值在800万元左右,旅游演出占总收入60%份额,带动就业人数1000余人。

  专家点评:

  王京露:首轮资本合伙人

  评语:创始人的情怀是家乡也是传统文化。不负父辈的重托和乡亲的期望,创始人放弃的大城市已成型的事业,回乡创业;用创新的作曲,现代的管理和先进的传播将传统的吹打艺术焕发新颜。未来如能提升永城吹打的品牌效应,拓宽IP的开发,事业必将写下新的辉煌。

  杨洁:北大科技园投资总监

  评语: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永城吹打是我国山地音乐的代表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永城吹打传统的演奏空间不断被压缩,曲目陈旧逐渐失去了曾经的辉煌,刘春兰,作为永城吹打第十八代传人,不但从父亲手里接下这历史使命,而且立志要把吹打文化发扬光大。从刘春兰的创业历程中看到,她一方面建立产业上下游关系,通过乐器的生产来调整产业的布局,同时在乐曲的编写上下功夫,不仅保存了永城吹打的特色并融合了现代音乐的元素,打造一流的艺术作品,最后在市场环节,冲破了传统的红白喜事局限,将永城吹打打造成艺术品牌,成为演艺领域新兴的一只创作团体,以音乐作品逐渐向旅游演出市场迈进,同时发展培训学校,产业园等将以永城吹打为主题的文化遗产不断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延续下去。刘春兰的创业之路,是传统文化复兴的典型之路,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

  创业寄语:

  永城吹打新民乐项目创始人刘春兰

  成功的创业者,除了强大的意志力,还要有明锐的市场洞察力。让传统和时代相结合,杀出一条不同的创业路,你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