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青年之声”邀专家解读红色家书,感悟先烈初心

发稿时间:2017-10-30 07:54:00 编辑:秦亮 来源: 中国青年网

  10月28日,“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青年之声’青春践行十九大”系列活动第二场“重读红色家书 传承革命文化”在北京举办。图为嘉宾吕其庆在现场分享。中国青年网记者 暴英霞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 暴英霞 实习记者 张群)“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青年之声’青春践行十九大”系列活动第二场活动在京举办,本期活动的主题是“重读红色家书 传承革命文化”。邀请《英烈门风》一书作者吕其庆通过一封封红色家书,为大家讲述了李大钊等革命英烈不顾个人安危,誓要改变国家命运的初心与情怀,分享了革命先烈后代追寻先辈足迹,传承革命精神的感人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要弘扬英烈精神、继承革命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青年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本次活动正是为引导广大青年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而举办的。
  该活动也是“青年之声”读书会第8期暨人民出版社读书会第124期,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人民出版社指导,“青年之声”综合服务办公室、“青年之声”读书出版服务联盟、人民出版社读书会、中国青年网、中青视讯·手机电视联合主办,北京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团工委、明眸一生近视摘镜中心西四店协办。
  红色家书 承载革命先烈不变的初心
  从1921年到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370多万人,还有很多人根本没有留下姓名。这部分共产党人当时怀着怎样的初心?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经受住了血与火和生与死的考验,不惜流血和牺牲?作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吕其庆在研究中不禁提出这个问题。在一次次与革命先烈后代的对话中,他找到了答案,信仰就是引领他们的天。
  家书是革命先烈最真实情感的反映,通过家书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信仰。在现场,吕其庆为大家讲述了李大钊及其家书的故事。
  “现在我的工作很忙,今后我再也没有时间照顾家庭了,你应当坚强起来,千万不要因为我的生活颠沛流离而焦急,应当振作起精神抚养和教育子女。”1924年,李大钊被北洋政府明令通缉,他在写给妻子赵纫兰的信中这样说。在结尾处,他写道:“目前统治者的猖狂只是一时的恐怖罢了,不出十年,红旗将会飘满北京城。看那时的天下,竟是谁人的天下!”
  李大钊是在中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96年前,李大钊等人在《北京大学月刊》上发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的启事,“中国共产党的源头,就是这里”,吕其庆说。1920年3月31日,李大钊在北大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马克思学研究会”,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专门拨了房间作为研究会的活动室,成员们亲切地称之为“亢慕义斋”,“亢慕义”取义于“共产主义”一词的德文音译。要做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首先必须做一个马克思的读者,在“亢慕义斋”里,李大钊组织有志青年搜集整理和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著作。
  也是李大钊将政党命名为“共产党”。1919年,李大钊公开阐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次年初,李大钊和陈独秀在北京和上海分别着手筹建中国共产党,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陈独秀写信询问党的名称是否用“社会党”,李大钊回信一锤定音,就叫“共产党”。
  这封家书之后,当李大钊再次与妻子见面时,已是生离死别。短短几句话,让我们看到李大钊将信仰至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决心。吕其庆说:“回望第一批共产党人,追寻他们的初心,他们真是很英勇,为信仰做出很大牺牲,有人甚至都没留下姓名。”
  传承信仰 在接力赛中继续前进
  走出血与火的时代,虽然没有生与死的考验,但革命烈士的后代依然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吕其庆在现场讲述了夏明翰女儿夏芸、方志敏女儿方梅的故事,她们生活简朴、低调,已将父辈的理想信念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革命烈士夏明翰独女夏芸生活在江西九江,这是一位非常普通的老人,当地人甚至都不知道她是烈士后代。
  老人已经卧病在床,吕其庆注意到她家里的电视一直在播新闻,他问:“老太太爱看新闻?”照顾老人的女儿说:“老太太从卧床到现在坚持了十多年,只要她一睁开眼睛,必须打开电视看新闻。”
  “为什么要这样做?”吕其庆问。
  夏芸老人说:“我要多看一看中国现在发生的变化,等我见到父亲那一天,我要把中国现在发生的变化一五一十地告诉他,让父亲知道他的血没有白流,让他知道他为之奋斗的祖国是这样一个强大的面貌。”
  方志敏的小女儿方梅同样低调地生活在九江,她住在七楼,没有电梯。采访当天,她领着吕其庆一层一层地爬楼梯。她的家中很简朴,没有像样的家具。让吕其庆很惊讶的是,她的手关节非常粗大,“是不是因为风湿病?”吕其庆问,“不是因为风湿,我写父亲回忆录的时候,手写了300万字,使关节变形了。”方梅老人说。
  在现场,吕其庆还讲述了毛泽民家书、赵一曼家书的感人故事。革命先烈怀着初心与信念,不惧牺牲,为我们换来了安宁幸福的生活,“今天的青年不需要像先辈那样去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但是我们需要以他们那样的初心继续前进。”吕其庆说。
  吕其庆还就研究家书的缘由、采访中的困难以及青年人的信仰等问题与观众进行了交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