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青年之声”邀专家进校园 讲述新时代科技新进展

发稿时间:2017-11-17 18:15:00 编辑:秦亮 来源: 中国青年网

  11月15日,“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青年之声’青春践行十九大”系列活动第四场“大国科技:十九大报告中的科技成果与展望”在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举办。图为嘉宾郑永春在现场分享。 中国青年网特约记者 彭志楷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16日电(特约记者 邢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59次 ‘创新’、17次‘科技’、19次‘科学’、8次‘技术’……”11月15日,在“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青年之声’青春践行十九大”系列活动的现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郑永春博士,兴奋地为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的同学们讲到。本次活动以“大国科技:十九大报告中的科技成果与展望”为主题,通过对天宫、天眼、墨子等十九大报告中的科技成果的介绍,为同学们分享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的重大成果,以及新时代对创新型国家科技实力的展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郑永春表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期,未来能否实现转型型升级,达到一个可持续的、更高水平的增长,关键在于科技创新。

  “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投入运行和在建设施总量近40个”。郑永春讲到,这些设施建设呈现出“技术更先进、布局更完整、运行更高效”的发展新态势。除了“天眼”FAST工程(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还有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子午工程、遥感飞机等几十种大科学装置,并且作为公共科研基础设施,面向全国科学界开放使用。郑永春表示,有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可以在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上提交申请。

同学们现场提问。 中国青年网特约记者 彭志楷摄

  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郑永春一一进行回答。在问到“什么时候这些航空航天技术能惠及普通大众时,”郑永春表示,有很多航空航天技术已深入普通大众的生活,并且举了几个例子,其中他讲到,尿不湿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婴儿生活用品,它的出现最初是为航天员太空生活时设计;超市购物时的条形码,原本是为了方便管理航天器中的数万个元器件,进行的身份识别编码;如今让我们随心所欲拍照,而不用冲洗照片,靠的是数码相机和手机中的CCD芯片,当初是为了将卫星上的遥感图像传回地球;中国正在实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用户提供卫星导航服务;气象预报越来越准,主要依靠的是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这些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事物,正是伴随着科技能力的提升服务于大众。郑永春表示,以后将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元素被广泛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据悉,本次活动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科技馆主办,“青年之声”综合服务办公室、中国科技馆团委、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职业发展与校友协会、“青年之声”科技服务联盟、“青年之声”读书出版服务联盟联合承办,中国青年网、未来网、中青视讯·手机电视、“未读·探索家”协办。“青年之声”PC端,中国青年网、未来网微博,微邦APP同步进行了视频直播。截至记者发稿,直播观看人数近2.1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