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公安大学李玫瑾:孩子6岁前,母亲的陪伴将使其受益一生

发稿时间:2018-01-10 18:10:00 编辑:李晨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10日电(记者 秦亮) “6岁之前,保证父母至少一方的陪伴,将使孩子受益一生。”1月8日,“授渔计划·平安成长”困境青少年平安成长论坛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说。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对0到6岁留守儿童的家庭养育十分关注。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群 摄

  在现代社会,幼儿身心健康愈加受到人们重视,为进一步研讨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养和幼儿安全等话题,帮助困境青少年从职业规范与法律层面探索幼教人才的培养,2018年1月8日,由公安部扶贫办、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央电视台《热线12》栏目、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新华网、中国青年网、授渔计划公益促进中心、完美(中国)有限公司、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幼嘉农业科技公司共同主办的“授渔计划·平安成长”困境青少年平安成长论坛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举行,学科专家、行业专家、主流媒体和几十家幼教机构负责人及园长共聚一堂,进行研讨。

  李玫瑾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多次做客央视《今日说法》、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栏目,解析犯罪心理问题。论坛上,李玫瑾教授在多年研究基础上指出,很多未成人犯罪或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都跟养育者有关。

  李玫瑾教授指出,0-12岁是孩子最依赖抚养人的时期,依赖性越强越是教育的关键期,6岁之前最为关键,而一岁之内的抚养可决定人性,人性核心是情感。李玫瑾教授表示,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养育”将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情感、性格、言语和观念。

“授渔计划·平安成长”困境青少年平安成长论坛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群 摄

  李玫瑾教授特别指出,在家庭教育方面,中国很多家长都存在心理养育理念与认识的短缺。“孩子在6岁前最需要母亲陪伴。”李玫瑾教授呼吁,一定要看到早年养育对于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她建议,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福利+约束”长效机制,将孩子的父母留在当地,尤其要保障6岁以下儿童的父母至少有一人陪伴孩子。如果在6岁之前陪伴养育,孩子会有一个好的人格发展的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