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舍得血本抢人才 青年社会流动呈现“逆马太效应”

发稿时间:2018-03-18 07:24: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7日电(记者 杨月 实习记者 胡云茹) “95后”小王今年大学毕业,目前没有心仪的工作,突然一个红包从天而降:500-1500块的路费!湖州请你来逛逛招聘会!

  愿意不?当然愿意!买卖不成仁义在,即使不在这里长期工作,来转一转总是好的。期待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这个热情的城市,不但给报销前来应聘的路费,连大学生来这里进行暑期社会实践,都给补贴。有多少人能真留下?亏吗?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钱三雄摇摇头:“不亏!湖州出台了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10条’政策,非常实惠,不但有以上这些优惠,我们实习期间还发生活费,1000块一个月。如果大学生来湖州工作,他们不仅有创业补助,还有住房补贴,并且湖州所有景点全部免费。”

  这样的优惠政策背后,是从2017年开始,各大热门的二三线城市相继展开的“人才争夺战”。

  “抢青年指数”与“城市创新发展指数”关联几何?

  “去年我们南浔区练市镇引进6个‘南太湖精英计划’人才项目,其中2家企业当年贡献的税收就超过了500万。给他什么政策都是值得的!”钱三雄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这些青年创业者,初创阶段比较在意成本,他们本来想在上海创业,但是没有把握,成本太高,但来湖州很多成本都可以省掉!“我们算了一笔账,这些企业虽然入驻是免费的,公寓是免租的,湖州看似亏了,但实际上最后成本都能追回来的。”他说。

  “抢人才大战”,看似夸张,实则反映了一个城市对创新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换道超车的魄力。

  “我们在创新发展方面,政府搭建平台,做好‘资本+人才’的文章。大力推动上市公司与高端人才对接合作,不断强化新兴动能的智力支撑。如盾安集团利用资本优势,与我市‘330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展深度合作,设立了盾安冷链等一批引领产业发展趋势的高科技企业。”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说,在这个过程中,有创新意识的青年人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不仅降低入驻门槛、搭建对接平台,要想让引进的人才把知识技能和本地实际相结合、擦出火花,还需要花心思找准对的人。

  齐洋,“80后”青年,美国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圣何塞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硕士,2010年在湖州创办了湖州佳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红外多点触摸屏的研发生产,这项技术当时在国内处于空白,2011年入选湖州“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人才,第七批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国千”。当回答这几年的成就感时,他直接用数字“3”来回答:“经过这几年奋斗,公司占地面积大了3倍,销售、利润等主要指标增幅保持在30%以上,还成功挂牌了‘新三板’。我珍惜湖州,因为创业环境和自然环境好,生活也安逸,我把家安在了这里。”

  “南太湖精英计划”是浙江省地级市中首个海外引才计划,目标直指高端人才。2013年以来,“南太湖精英计划”精准对焦湖州主导产业,坚持人才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人才产业销售、利税等指标年均增长100%以上,去年规模以上人才创业企业数量达到了79家,其中销售额破亿17家,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5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

  “这是一个可以依靠科技实现弯道超车的时代。我们的产业策略是:人才、科技、高端项目三位一体。比如这两年我们引进的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化妆品生产、生物制药、物流装备等一大批企业,还有从上海、北京、深圳引进的龙头企业,累计引进了450多家企业,这都完全是科技主导的新的产业模式。”

  在钱三雄看来,“抢人才”是出于对大势的准确判断:这些科技主导的产业,往往不像传统产业那样有资源集聚型、人力集聚型等明显的区位因素偏好,所以在当今时代,对于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往往能决定一个城市的创新活力。

  梧桐树长什么样才能吸引青年来?

  近两年,“逃离北上广”成了不少青年挂在嘴边的话,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一线城市饱受诟病:“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落户难上加难”“上海积分落户,要求太高啦,根本不够格”……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新崛起的二三线城市看来,这是个把青年人才“抢回来”的大好机遇。

  青年在北上广创业成本高?来我这,我们给补贴!一大批城市打开了“宜创”大门。南京发布新政,青年大学生2018年1月1日后在南京实现首次创业,领取营业执照,给予一次性2000元的开业补贴。

  青年担心住房太贵?来我这,我们住房有优惠!一大批城市打开了“宜居”的大门。武汉从2017年开始,为了解决大学生的住房问题,出台政策,大学生可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安居房、租到租赁房。

  青年担心落户手续太繁琐?来我这,一站式办理!一大批城市打开了“宜户”的大门。济南出台了《济南市引进人才落户实施细则(试行)》,最大限度降低了落户门槛。细则规定,就算没买房或租房、单位也没集体户的本科生,也能在济南落户:无合法稳定住所且单位无集体户的本科毕业生(年龄在45岁以下,且在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长清、章丘及高新区8个区域内就业或创业),都可在济南市人才服务局“人才集体户”落户。

  青年担心小城市没情调?来我这,政府出资在城中心建平价咖啡馆!一大批城市打开了“宜享”的大门。“我们湖州给青年人才的生活设施全配套,无线上网全覆盖,旅游景点全免费,咖啡馆、茶社到处有,我们政府建设的‘人才之家’,喝茶喝咖啡很便宜又‘小清新’,不比星巴克差,花20块钱就把其他城市要花500块钱的事情办下来了。”钱三雄介绍,与众不同的是,湖州所有的配套设施,不以政府供应的标准做,而是以“95后”“00后”的喜好为标准来做,以青年作为首要服务对象。

  众多释放善意的绣球纷纷砸向青年,想不来都难!而在马卫光看来,人才引进,特别是科技人才引进,除了硬件建设,软性的政策、平台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我们很重视促进创业创新的氛围、条件和支持,我们通过青年科技人才标兵、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给青年人才以积极的鼓励。”同时,马卫光提到,对于青年学科带头人、创业团队的负责人,怎样创造条件让他留下来?关键还是要让他认同城市文化,让他坚信在这个城市能做出成就来,才能培养出领军人物,最终形成集聚效应。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共青团的作用,他们容易与青年沟通,在动员青年方面有很独到的优势,他们到各高校与团委联系对接,特别是高校集聚的城市,邀请他们带青年学生到湖州来。还在对方城市举办推介会,给青年科技人才推荐我们的环境。组织部、人力社保局、共青团、工会、妇联、教育局都在努力,我们在这方面,花了很多心血。”钱三雄说。

  吸引青年人才的梧桐树长什么样,才能吸引青年来?

  宜创、宜居、宜户、宜享,解决青年各种硬性的后顾之忧,同时,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营造适合青年创业创新的软性氛围。家有如此梧桐树,不愁招不来金凤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缩小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防止发展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必须唤醒众多中小城市的活力。而青年人才和科技力量,正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青年人才引领下的新一轮“逆马太效应”正在形成。

  人才培养精准对接地区优势产业,解决返巢之困

  除了吸引青年人才前来创业兴业,还有重要的一环是,怎么让外出求学、工作的青年心甘情愿地回来建设家乡。

  最近一部讲述小镇青年的电影《伯德小姐》火了,这部小制作电影今年在奥斯卡拿了5项提名。很多“90后”青年看完不约而同发出了感叹:虽然说的是美国的故事,但太有共鸣了,比如主人公厌弃家乡,渴望大城市;讨厌本名,要求大家叫自己“伯德小姐”……有公众号总结说:年轻时,你只会觉得三四线的家乡根本配不上自己。

  不少网友留言说:“北上广放不下肉体,三四线城市放不下灵魂。”“三四五六线配不上自己,大城市容纳不下自己。”“什么时候家乡能变得像北上广一样好啊?”……

  针对这样的青年人才返巢的心理之“困”,很多城市已经开始悄悄做起了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根据统计,宁波大学培养的毕业生中,60%留在了宁波,更大比例是留在了浙江。宁波大学的人才培养策略之一是,“引才”热潮之下,地方大学必须回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才能让青年们得以在家门口获得施展才华的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比如在宁波大学的学科建设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往海洋方向发展,突出海洋化特色。”沈满洪介绍,通过力学、水产、信息通信等学科的整合,宁大推出了海洋生物技术与海洋工程学科群,形成若干个交叉领域,比如海洋通信、海洋力学、海洋工程、海洋生物及其精深加工。“宁大的水产学科在全国排名靠前,通过6年努力,我们终于人工养活了银鲳鱼并开发了乌贼新品种,福建漳州贝壳类养殖基地现在用的就是宁大的技术,我们的学生正着眼于海洋强国战略,将所学运用于家乡建设,我相信未来在港航物流、海洋经济、港口经济等领域,宁大毕业生的贡献度会进一步提高。”他说。

  做出这样努力的不只有东部省份的大学,在西部,更多的地方也做出了各种努力,给毕业生创造适合发展的平台,让青年人才得以集聚,来一场“逆马太效应”。西安交通大学发起的丝路大学联盟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正通过校企联合实验室等多种途径,让毕业生们重新发现西部的潜力,并真正将所学与地区发展实际相结合,产生化学反应,创造新的火花。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抢人才大战”的背后,是城市科技力量和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真实写照,是前进中的青春中国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绚丽缩影。

  用钱三雄的话来说,就是“总书记强调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要重视青年奋斗,重视青年人才的奋斗,如果这个事情做好了,青年奋斗激情就能激发出来、凝聚起来,只要引导好、发挥好这份青春力量,地区发展就大有希望,就可以乘风破浪,实现更高质量的赶超发展。”

  青年成长成才成就事业的无限活力,将得到最尽情的喷薄,所有的抽穗、拔节、期待,将被掌声鼓励,将被未来别样精彩的中国铭记。青年,将在与城市共同成长的脚步中,见证一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