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海拔4300米,武警官兵在“生命禁区”种出绿色蔬菜

发稿时间:2018-06-13 15:00: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蔬菜大棚被官兵们称为“开心农场”,棚内按区域划分种植不同绿色蔬菜。通讯员供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3日电(记者 刘喆 通讯员 陆文凯 杨宁)“午饭时的薄荷炒牛肉,味道一级棒。”“晚上的萝卜炖排骨,口味不输地方餐馆”……茶余饭后,中队温室大棚种出的绿色蔬菜成了官兵们的谈资。

  位于西藏昌都八宿县境内的邦达,海拔4300米,被称为“生命禁区”。在人们的印象中,这里荒凉贫瘠,生活物资都要从内地沿川藏线运进来,蔬菜水果也不例外,但即使运过来,价格也高得吓人:一斤西瓜7元,一斤豌豆尖20元,一斤香菜15元,这是八宿县农贸市场的蔬菜价格。

  “吃菜难、买菜贵”一直困扰着驻扎在这里的武警某部交通三支队某中队官兵,特别是到了冬季,大雪封路,蔬菜根本运不进来。

  部队不是没有想过种植蔬菜水果,但是该部指导员高尚说,“别说种蔬菜,一眼望去,这里就连能够乘凉的植被都没有一棵。”

  邦达是一个人口较少的小镇,没有一个像样的农贸市场。该中队自组建以来,生活所需的肉制品和蔬菜都需要驱车到100多公里外的八宿县城购买。为了节省人力物力,每次购买的蔬菜都足足够部队官兵吃10天。可是蔬菜放冰箱时间长了,炒出来的味道就不新鲜了。

  部队官兵给蔬菜搭建架子并精心照料。通讯员供图

  为解决这一难题,该中队在营区内专门翻出一块地并积极尝试种植蔬菜。部队官兵种下种子后,用薄膜将土地盖住,细心呵护,定期进行浇水。但是他们的努力一直没有收到有效的成果,每次刚冒出新芽就会被强烈的紫外线和早晚巨大的温差摧残致死。

  为保障官兵能够吃上新鲜蔬菜,该支队积极和地方寻求合作,专门从内地请商家到实地进行调研论证,看能否“量身定制”符合高原特点的温室大棚。温室大棚老板到现场察看后直摇头,“我做了这么多年的蔬菜大棚生意,知道什么样的条件能种出蔬菜。对于邦达这种高寒地区,我断定你们的想法要落空。”

  这位老板的直言并不无道理,一方面是塑料大棚经强烈紫外线照射后容易损坏,常年维修更换成本过高,一方面是驻地土壤贫瘠,不适宜种蔬菜。

  这次“取经”,虽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但也得到了至关重要的信息。“能否用钢架玻璃替代传统的塑料蔬菜大棚?能否从其他地方把优良土壤运回营区试验?”在一次专题会议上,该支队党委提出了两个设想。

  敲定方案后,该支队立即派出相关人员分两路展开工作,一组到内地有条件的公司进行询问,一组到八宿县农业局了解当地土质情况。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在高原“永冻层”种植大棚蔬菜有了科学依据。

  部队蔬菜大棚喜获丰收。通讯员供图

  玻璃阳光蔬菜大棚建好后,官兵们精心培育的蔬菜总算可以正常生长了。“中队吃上自己种的蔬菜后,震惊了整个镇上的百姓。他们争先恐后想到营区一睹为快。”想起成功种出蔬菜时的场景,四级警士长莫未还记忆犹新。

  “如今,有了新鲜蔬菜,官兵胃口好转,不仅吃出了营养,还吃出了战斗力。”中队长陈鹏表示,这小小的一畦新绿,不仅结束了邦达无法种蔬菜的历史,还给官兵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乐趣。

  二十多年来,该中队一茬茬官兵先后试种蔬菜20余次均告失败,所以官兵们对现有的玻璃阳光蔬菜大棚有着特殊的感情,官兵们把它称为“开心农场”,工作之余就到里面吸吸氧,看看绿叶菜,放松一下心情,还可以随手摘一根新鲜的黄瓜解渴。

  从最初只能种小白菜到现在能种十多种绿叶蔬菜,官兵们在海拔4300米的“生命禁区”创造了一个绿色奇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