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学-毒品易染型人格问卷》助力禁毒研究
发稿时间:2018-08-21 16:16:00 编辑:李晨 来源: 网易
(原标题:中国风格的《学不学-毒品易染型人格问卷》助力禁毒研究)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李庆安教授的研究团队,经过历时4年多的探索,成功地研发了《学不学-毒品易染型人格问卷》。其中,“学不学”三字为李庆安教授研究团队的特别标签,该标签源于《道德经》第六十四章的一段话:“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作为首批禁毒教育高校公益联盟的成员单位,在北京禁毒办、北京团市委的指导下,与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管理中心等单位合作,开展成瘾者心理干预及帮扶计划,并通过深入戒毒所先后对近百名成瘾者进行干预帮扶,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对成瘾者深度访谈技术了解成瘾者的心声,整理400多小时采访视频资料,编写了近50万字的数据文字。
北师大教授李庆安与北京禁毒教育基地管理中心曲晓光副主任研究成瘾者干预及帮扶计划实施方案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此次研究的问卷最大价值在于,能够识别容易被毒品诱惑的那些人群,以便全社会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毒品预防教育,降低这些人群因被引诱而吸毒的风险。此外,该问卷也能够测试戒毒康复人员的复吸风险,从而掌握他们当前的康复状态。为了开发本问卷,李庆安教授选择了20位成瘾者或家属,亲自对他们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度访谈,对每位对象的访谈时间长达5至8个小时。此外,他还带领58名北京师范大学的本科生到天康戒毒所,对成瘾者进行一对一的深度访谈。这就是说,针对78位毒品成瘾者及其家属的访谈材料,都是研发《学不学-毒品易染型人格问卷》的基本依据。该问卷的最大亮点在于,将情境实验技术、投射技术与传统的问卷技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既避免了传统问卷去情境化的那种弊端,又避免了投射技术不可计分的那种弊端。
在北师大博士生周树奇和邓建军的共同努力下,李庆安教授的团队采集了600多份有效样本。其硕士生王瑾雅采用这些样本,检验了该问卷的信效度。基于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李庆安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毒品易染型人格”的概念。毒品易染型人格的结构包括3个维度:损友唆使、寻求刺激和接纳毒品。为了提高问卷的内容效度,题项较全面地覆盖了常见的毒品类型,如大麻、冰毒、海洛因、K粉和“开心水”等。为了提高问卷的外部效度,被试样本既包括青少年群体,又包括成人群体。研究结果表明,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问卷研发过程中,就问卷结构与维度划分等问题,李庆安教授带领学生与北京禁毒教育基地曲晓光副主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其中不乏灵感的迸发与思想的交锋。无论是去戒毒所访谈的本科生,还是参与问卷编制的硕士生和本科生都表示,该过程不仅训练了他们的访谈技能和编制问卷技能,也对他们进行了深刻的毒品预防教育。学生们表示,这样的禁毒教育我们能接受,适合我们大学生,未来一定要成为禁毒志愿者,用我们的知识为禁毒预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北师大博士生团队分析成瘾者访谈问卷及部分研究成果1
此前,李庆安教授带领他的博士生邓建军研发的《佛学安忍问卷》,已成功地发表于国际学术刊物。他建构了以中国风格、中国设计和中国气派为导向的、独具特色的问卷研发体系。目前,他的团队正在将《学不学-毒品易染型人格问卷》译为英文,旨在进行毒品预防教育的跨文化研究。他们相信,该问卷在不久的将来,应该会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对世界的毒品预防教育事业,贡献中国设计、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测量工具。(图文:王瑾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