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鱼会“溺水而亡”吗?

发稿时间:2018-09-20 07:26:00 编辑:秦亮 来源: 新华网

  当人在水里待一段时间,没有足够的空气时,则会导致溺水身亡。那么,本来就生活在水里的鱼,是否也会溺亡呢?绝大多数人认为不会,但其实,鱼也会淹死。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第一个因素是氧气。鱼不像人类用肺呼吸,鱼从空气中得到的氧气来源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其主要氧气来自于水,通过鳃进行呼吸。在鱼头两侧,分别有两块很大的鳃盖,里面的空腔叫鳃腔。鱼的咽喉两侧各有四个鳃,每个鳃又分成两个鳃片,鳃片又由许多鳃丝组成,每根鳃丝两侧又生出很多鳃小片,这些共同组成了鱼的呼吸系统。

  

  鱼在水中获取氧气,水中的氧气则来自于水中浮游植物以及一些底部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大气中溶于水的氧气。然而,水中绝大部分氧气被水中浮游生物、细菌、有机物给利用了,当这些水生物和鱼类保持平衡时,则可以和平生长。但是,当水中的生物达到饱和以上时,鱼类所能得到的氧气就大大减少了,在缺少氧气的条件下,鱼类也同样难以生存。而这些生物有一些具有附着性,如夜光藻,当它粘附于鱼鳃上时,鱼就会因为鳃盖无法打开而无法呼吸,从而陷入窒息。

  

  第二个影响因素是鱼鳔。鱼被分为硬骨鱼类和软骨鱼类,绝大多数硬骨鱼类都有鱼鳔。大多数人只知道鱼鳔美味好吃,其实,它也是鱼可以在水中生存的重要器官。

  鱼鳔的体积很小,但其包含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其中氧气含量最多。在缺氧的情况下,鱼鳔也可以当作辅助呼吸器官,为鱼提供氧气。

  

  鱼鳔内含空气,鱼鳔肌控制鱼鳔的收缩与膨胀,可以调节鱼身体的密度,使鱼在水中上升或下沉,随水中浮力而变化。当鱼下潜时,鱼鳔肌收缩,空间变小,气压变大,以抵消水压的作用。鱼鳔随着鱼体的生长而生长。鱼鳔就相当于鱼游泳时的“救生圈”,使鱼在游动时只需最小的肌肉活动,便能在水中保持不沉不浮的稳定状态。但是,当鱼下沉超过它的“临界深度”或者下沉速度过快时,水的压力使鱼鳔无法再调节,当鱼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重力,鱼就会无法控制地向水底沉去,无法上浮,最终因不能呼吸而溺亡。鱼上浮时也有可能如此。

  因此,尽管很不可思议,但是哪怕是生活在水里的鱼,也有溺亡的可能。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