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项非遗荟萃羊城 展现中国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
发稿时间:2019-06-08 16:55: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全国主会场活动在广州正式拉开帷幕。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摄
中国青年网广州6月8日电(记者 刘尚君)6月7日,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全国主会场活动在广州正式拉开帷幕。在为期4天的展示活动中,40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齐聚羊城,通过展览、展演、座谈、论坛等系列活动,展现中国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
作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7日晚,《看见·非遗》首场展演精彩亮相。来自西藏、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北京、贵州、广州、福建等各省市自治区的非遗项目轮番登场,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非遗体验。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全国主会场活动在广州正式拉开帷幕。《看见·非遗》首场展演精彩亮相。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 摄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口头传统,艺术表演,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五种。此次展演活动将这五种“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搬上了舞台。
来自西域的神秘文学巨著《格萨尔史诗》在歌者的吟诵中揭开面纱,唱腔高亢雄浑、动作丰富的藏戏唱出古老的艺术;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传承人载歌载舞,通过古典音乐讲述乡村俚语、民间故事等;来自延边的艺术家跳起了我国朝鲜族代表性舞蹈“象帽舞”,他们娴熟地甩动着几尺长的象尾,前后甩、左右甩、站立甩、蹲甩、跪甩,眼花缭乱的绝活儿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除了这些不为人所熟知的非遗项目,展演中还集合了京剧、昆曲、粤剧、侗族大歌、南音等“天籁之音”,群声荟萃让观众声临其境。更有皮影戏、木偶戏、剪纸、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多类型的非遗表演。
来自延边的艺术家正在表演我国朝鲜族代表性舞蹈“象帽舞”。 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 摄
今年是我国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15周年,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系列活动,既是在展现中国非遗的活跃实践,也是在总结非遗保护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彰显非遗保护之中国责任。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名录制度、分类保护政策、传承能力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各项工作持续推进,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之路。
泉州提线木偶戏传承人带来木偶戏演出。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 摄
万类霜天竞自由。如今,我国非遗传承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竞相绽放,真正做到了让非遗文化“见人见物见生活”。
据悉,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系列活动将围绕40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全面展示相关项目保护成果,总结探讨中国非遗保护工作经验,展现中国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
主会场活动期间,全国各地非遗宣传展示大中型活动达3200多项,将全面提升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项目的可见度、美誉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