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成都乡村网红打卡地诞生的背后:川西林盘的生长逻辑

发稿时间:2019-08-24 10:08:00 编辑:刘喆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8月23日电(郑玮)崇州竹艺村、温江幸福田园、蒲江明月村……近两年,成都一个个明星林盘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发芽”,成长为网红打卡地。为何成都的乡村能“长”出这么多热门地标?其背后是成都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科学探索。

  图为8月20日成都市加快生态价值转化推动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现场。新华网郑玮 摄

  8月20日,成都市加快生态价值转化推动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召开,提出要坚持以绿道为纽带,以特色镇和川西林盘为载体,以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为路径,围绕营造高品质生活场景、新经济消费场景,加速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努力诠释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川西林盘建设是成都生态价值转化的一个关键环节。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的川西林盘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吸引来村民、游客、项目、资本的青睐,让“住”在林盘成为一种新时尚。

   村民住进林盘:

  修复保护 再造乡村美学

  杜甫曾有诗云,“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描写的就是居住在林盘里的惬意。川西林盘是蜀地乡村固有的一种传统聚居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乡村院落与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田间绿岛。

  如何让川西林盘的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成都自2007年起启动了对川西林盘的保护工作。据《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川西林盘保护修复遵循“保护优先”的原则,充分遵循传统川西林盘“田、林、水、院”空间格局,充分体现川西民居建筑风貌、历史遗迹、径、桥等特色要素,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功能复合的现代林盘院落。

  图为温江区幸福村幸福田园一角。新华网郑玮 摄

  位于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的九坊宿墅项目在建设时就将“宜居”摆在了首位。据项目投资方知音元集团董事长潘冬梅介绍,项目在建设中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为了盘活闲置院落资源的同时留住村民,在最初安置村民时一大原则就是“原住民不离开项目,农民与项目共生”,同时探索推出五种安置办法。“九坊宿墅的示范院落在当初安置时采用的就是‘背靠背’安置,就是在农民宅基地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切割部分面积用于经营,以实现产居的协调融合。”

  同时,村民通过与项目合作,将身份转变为房东、业主、股东,最终实现多路径增收。这个“林在田中、院在林中”的新型林盘聚落体系从2018年7月18日起运营,到今年7月18日的一年间实现了30万元的赢利。

  游客住进林盘:

  文旅融合 体验诗意栖居

  遍布于四川各地的林盘,是镶嵌在天府之国广袤土地上的一颗颗、一块块“绿色翡翠”,它是对“诗意栖居”的最佳诠释,也是传承天府文化和乡愁记忆的鲜活载体。一个个网红“林盘”的诞生正是都市人情感疗愈的需求投射。

  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是“三遗之城”都江堰的一块富矿,在川西林盘保护修复中,都江堰按照景区化标准打造精品林盘,积极培育游客青睐的生活消费新场景,不仅推出了多个“网红”林盘,还孵化出了一家“宝藏”小店——猪圈咖啡。

  这个坐落于林盘深处的猪圈咖啡,却有着“乡村星巴克”的美誉,创办不到一年时间就已经成为了成都文艺青年聚集地。这家咖啡馆的主屋由猪圈改造而成,喝咖啡的桌子是用猪槽改造的,凳子是由打谷子的拌桶改造,店里还摆放着废旧自行车、石磨盘、鼓风机等农村老物件。猪圈咖啡创始人宋建明坦言,当初创办猪圈咖啡的信念之一,便是将儿时的回忆搭配川西林盘的自然景观,唤起游客的乡愁共鸣。据介绍,猪圈咖啡今年以来营业收入500余万元,已经超过2018年全年。

  图为都江堰市蓝绿双城·桃李春风旅游休闲度假区民宿体验区内部景色。新华网郑玮 摄

  成都在川西林盘保护修复中,以天府文化为魂,全域旅游作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育出龙门山·柒村、天府国际慢城、九坊宿墅、七里诗乡等乡村酒店和旅游民宿品牌。2018年,成都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18亿人次,同比增长10.2%,实现总收入393亿元,同比增长21%,涌现了明月村、竹艺村、战旗村等一批乡村旅游明星村。

  合伙人住进林盘:

  结伴筑梦 见证村落重塑

  川西林盘的修复保护,不但为乡村带来了寻找乡愁的游客,还带动一大批创客到乡村创业,成为成都推动乡村振兴的“最佳合伙人”。

  卧于成都西边的蒲江明月村,就从一口百年邛窑开始,用文创撬动了乡村的振兴——在定下“政府搭台、产业支撑、文创撬动、公益助推”的文创乡村建设新路径后,国家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李清、前知名媒体人宁远先后入驻,目前明月村已引入文创项目40余个,100余名文化创客成了明月村的“新村民”。文创项目和创客的引入,带来了资源、资金、人才、品牌、关注度与吸引力,撬动了明月村的发展,也为明月村摘掉了“市级贫困村”的帽子。

  图为位于都江堰市的川西音乐林盘。新华网郑玮 摄

  无独有偶,都江堰积极寻求与高校院所、行业领军人物、企业的合作,努力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以借助专业力量活化乡村资源价值。携手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艺术系、阿坝示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合作打造川西音乐林盘,建成国乐大剧院、声音景观工作室、大学生艺术实训创作基地,用艺术点亮乡村;与音乐制作人业丹合作建设投资2亿元的国际音乐公社,用“永不落幕的小院音乐节”衍生出歌曲创作、歌手包装、美食派对等“音乐+N”文创产业链;与中医儿科理论传承人“肖小儿”、四川省名中医冷建春等合作推出“林盘名医堂”“林盘国医馆”;与中国移动合作打造5G林盘……

  竹编文化和川西林盘相融的竹艺村、以幸福公社打响名号的大邑县青霞镇等,也都在“最佳合伙人”的加持下,成为网红打卡地。一个个老村落通过挖掘原乡风貌、发展乡村旅游、强化人才引进,正逐渐焕然一新,成为成都乡村产业振兴的“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