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铿锵木兰 初心不改——86岁老党员马旭节俭一生却捐千万助力教育扶贫

发稿时间:2019-09-09 09:24: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哈尔滨9月8日电题:铿锵木兰 初心不改——86岁老党员马旭节俭一生却捐千万助力教育扶贫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杨思琪

  7月1日,在黑龙江省木兰县,一位86岁老党员的回乡受到热烈拥戴。孩子们叫她“马奶奶”,乡亲们喊她“老英雄”……热切的目光、娇艳的鲜花、不息的掌声,都献给她。

  这位老人名叫马旭,是我国首批女空降兵,于9月5日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从年少从戎到扎根科研,从退而不休到捐款千万,这位有着70多年军龄的老兵始终保持着战斗姿态,用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书写了优秀退役军人的奉献与担当。

  穿15元的鞋子,却为家乡捐出1000万元

  去年9月的一天,两位老人到武汉一家银行汇款,因数额多达数百万元,工作人员怀疑他们遇到了电信诈骗,就悄悄报了警。经核实,两位老人是当地空军离休干部,他们决定将毕生积蓄1000万元,分两次全部捐给家乡。正是这场误会,让马旭走进了公众视野。

  1933年,马旭出生于黑龙江省木兰县。14岁那年,她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辽沈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并屡立战功,曾荣获解放勋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保卫和平纪念章。

  年少从戎,马旭清晰记得,自己离开家乡那天,母亲曾站在村口为她送行。但在她从军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如果不是父老乡亲,我早就饿死了。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立志努力攒钱回馈家乡,就像交到母亲手里一样。”

  马旭的心愿得到了丈夫颜学庸的支持。他们生活节俭,吃的是土豆、红薯等最简单的饭菜,穿的总是部队发的迷彩服,很少买新衣服。马旭说,自己最贵的一双鞋是花15块钱买的,破了皮、开了线不要紧,用胶水粘好还接着穿。

  作为师级离休干部,他们曾拒绝部队提供的优越生活条件,而是选择留在武汉市远郊区的一户农家小院。小小的院落、斑驳的石阶、脱落的墙皮,家里几乎没什么家具,一张硬板床已经睡了五六十年,两个沙发也露出了棉絮……

  两年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消息传来,马旭激动得不得了。“我的家乡木兰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我要把攒的钱全部捐给家乡教育事业,让孩子们摆脱贫困,接受好的教育,将来为家乡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这个决定让身边人感到诧异。马旭的战友温京秋说:“他们的退休工资不少,却从没想过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一分分攒下来捐给家乡。最初我不能理解,后来慢慢明白,这就是她对家乡的爱,就是她的初心。”

  科研造福空降兵

  捐款千万元,让马旭为人所知。其实,她在部队工作时就曾写下不少军中传奇。

  1952年,从战场归来的马旭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深造,毕业后被分配到原武汉军区总医院工作。1961年,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被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马旭作为军医从事卫勤保障工作。

  “空降兵到哪儿,后勤保障就得到哪儿。”马旭说,一定要自己会跳伞,才能更好地为战士们提供保障。于是,她向部队多次申请跳伞。但不足1.5米的个头、不足70斤的体重,要想成为伞兵,如同幻想。

  马旭不甘心,就在自家后院挖出一米多深的大坑,从训练场拉来沙子,又用两张桌子搭起简易跳台,每天晚上借着月光练习几百遍。

  不懈的努力终于让她突破身体条件的限制,成为一名伞兵。此后20多年间,她跳伞140多次,创造了多项纪录。

  “不怕苦、不怕累,她这种牺牲精神在当时激励了很多男兵,鼓舞了全军士气。”马旭的跳伞教练金长福说。

  面对科研,马旭也同样“较真”。

  部队里经常有伞兵因为落地不稳而脚踝受伤,直接造成战斗减员。马旭夫妇查阅大量资料,深入连队调研,并且亲自登机跳伞。经过无数次试验,他们创新研发出的“充气护踝”,不仅结实、柔软、轻便,还让跳伞着陆时的冲击力减半,扭伤情况接近于零,深受空降兵欢迎。

  20世纪90年代,到了本该安享晚年的年纪,夫妇二人依旧退而不休,决定将多年积累的经验献给部队。他们在军内外报刊累积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和科研体会,撰写的《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空白。

  一片初心,激荡起万千爱国情

  “黑土地,你的女儿回来了!”时隔72年,马旭还乡。她站在松花江桥上,迫不及待地高呼,她的“衣锦”仍是那身迷彩服。

  今年4月,马旭的捐款全部抵达木兰,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文博艺术中心迎来开工建设,未来将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也为孩子们开展各类活动提供场所。

  在乡亲们的簇拥之下,马旭来到正在建设的工地,来到当地的小学,给孩子们讲起过去的故事,一起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歌声回荡,不少孩子湿润眼眶,为他们敬爱的马奶奶送上准备已久的剪纸和画作……木兰县委书记牟宏峰说,马旭夫妇的这笔捐赠是木兰历史上最大的一笔个人捐助。他们捐献的不仅是金钱,更捐献了一种爱党、爱国、爱家乡、爱人民的精神力量。

  面对家乡人的热情与拥戴,马旭说:“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我只有这么大能力,就先干这点事。和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相比,我能活着就是无比的幸福,要把这一生全部奉献给国家。”

  “有坚定目标和崇高追求的人,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是极低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涓滴细流汇聚成海’”“从她身上,我看到了我们的党为什么能,我们的国为什么强”……马旭的事迹不仅感动了木兰小城,更感动全国亿万网民。在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人加入爱心捐助行列,为贫困地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