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新时代·新西藏·新青年
共同托起雪域高原明天的希望
让西藏学生勇敢追逐梦想

发稿时间:2020-07-20 09:01:00 编辑:李晨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教育是西藏明天的希望。民主改革60多年来,西藏教育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如今,在党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一批批各族青年健康成长,成为推动新时代西藏跨越式发展的未来力量。

  插上逐梦的翅膀

  初夏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西藏大学的校园里。法学专业大三学生次仁桑姆,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

  大学三年,让这个曾经内向不敢说话的女孩,慢慢变成了自信、阳光的姑娘。“大学生活最开心的事,就是结识了很多优秀的朋友,他们让我丝毫不敢松懈,帮我养成了自律的习惯。”

  “我来自牧区,我的家在当雄县羊八井镇桑萨村,我的父母都没有读过书,妈妈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放牲畜、干农活,终日忙个不停。”次仁桑姆觉得自己很幸运,“家里有6个孩子,我是最小的,多亏有政府的教育惠民资金,大大减轻了家里供我读书的经济压力,让我可以在美丽的大学校园里,享受优质的教育,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她已经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想努力成为一名律师,用她学到的法学知识,为家乡的法治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学生中播撒智慧的种子

  “格桑花开,漫山遍野的芬芳……我捂住胸口对望着西藏,你是我心中最美的向往。”拉萨中学英语教师吕淑霞常常哼唱这首《格桑花开》。20年前,她从曲阜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拉萨,成为一名中学教师。20年来,她毅然选择坚守,扎根三尺讲台,在西藏各族学生中播撒智慧的种子。

  “我妈一听说我跟拉萨中学签合同了,特别反对,老人觉得西藏太远了。那时候交通又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孩子一去西藏得啥时候才能再见一面啊!”吕淑霞说,2000年的时候,党和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政策,西藏大力从内地引进教师。从曲阜师范大学毕业时正赶上拉萨中学招聘教师,烟台姑娘吕淑霞瞒着父母和拉萨中学签了8年的合同,“虽然西部相对艰苦,但是有党的关心和好的政策,尽管家人反对,我还是毅然决然地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和吕淑霞同一批来拉萨中学的有30多人,来自陕西、山东等不同省份,绝大多数一直坚守在西藏,成为学校各个学科教研组的骨干。而在整个雪域高原,教育系统有教职工65098人,他们像高原的阳光一样炽热和清澈,为西藏学生无私奉献。

  吕淑霞说,2011年起自治区将符合条件的学前和高中阶段学生也纳入“三包”政策实施范围,对高中阶段学生实行免费教育,“现在孩子们读书越来越轻松了”!

  她是学生心目中的“最严班主任”,也是“最暖的老师”。她常说:“老师影响的可能是一个学生的前途、一个家庭的命运,教师要有很强的责任感才行。”

  2009年,吕淑霞第一次担任高三年级宏志班班主任,取得了班级本科录取率100%、重点本科录取率84%的好成绩。班里的贡嘎顿珠同学是西藏第一个完全在自治区内接受教育、考取清华大学的学生。

  点燃希望之光

  和吕淑霞不同,黄子高是一名支教老师,再过两个月,他就要回到北京大学读研究生了。

  “算是接力吧,北大一直有来西藏支教的传统,我们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从2002年开始,北京大学就组织学生赴西藏支教。作为第21届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黄子高和其他3名同伴来拉萨之前就已经早早地和前辈学长学姐们“取过经”了,所以在拉萨的生活他们适应得很快。

  上大学之前一直没走出过宁夏中卫的黄子高,深知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孩子多么渴望见识更广阔的世界。所以北大支教团选拔新一批支教人选时,黄子高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来到拉萨,黄子高发现当地学生的底子确实比内地孩子差一些,但孩子们质朴、努力的态度深深打动了他。“去年12月,有一次早上6点多,我有事要出去,刚从宿舍出来,发现路灯下有不少孩子在背书,当时真的很受触动。”黄子高说,西藏的孩子不缺勤奋,少的是学习的方法,比内地孩子欠缺的是眼界见识。

  去年寒假,黄子高和其他几位支教老师自筹资金,邀请15位学生、2位老师到北京开展了6天的游学活动,在北大、清华、中国科技馆、北大附中等地参观、交流,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孩子们回来后写感想、谈体会,在校园里产生了久久不能平静的反响。

  今日的雪域高原,学校里书声琅琅。回望民主改革前,占西藏总人口95%的农奴没有受教育的权利,青壮年文盲率高达95%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学前教育、城乡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15年免费教育,小学净入学率99.71%,初中毛入学率102.8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6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7.65%。66所高中举办内地西藏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殊关怀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教育强区战略不断深化落实,新时代的西藏青少年正在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拥抱梦想、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