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教育部公布2020年度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沪上21所高校新增38个本科专业
新技术新需求催生更前沿新专业

发稿时间:2021-03-05 09:27: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文汇报

  本报记者 储舒婷

  一大波新专业来了!

  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撤销518个高校专业,新增备案专业2046个、审批专业177个。值得关注的是,融合教育、古文字学、量子信息科学、能源互联网工程、智慧交通、智能飞行器技术等37个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而在这些新专业中,以“智能”“智慧”命名的专业有8个。

  另据了解,今年,沪上21所高校新增38个本科专业,其中属于新专业的有海关检验检疫安全、能源服务工程、能源互联网工程、智能影像工程、运动与公共健康等。

  业内专家分析,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迅猛发展,进一步加速传统行业变革,对高校人才培养也提出全新要求。对高校而言,学科专业的“新陈代谢”也在加速。一方面,传统专业在转型的过程中不断孵化出新的发展方向和增长点;另一方面,不同学科在交叉、融合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催生出更前沿、细化的新专业方向。

  “AI+”“数字+”交叉融合,相关人才需求呈现井喷

  有统计显示,今年,新增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达130所,成为新增备案专业中数量最多的专业。

  若以高校新增备案专业数量超过50为“基准”来衡量,新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高校达84所,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62所,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59所,机器人工程专业53所。不难发现,这些均是与智能科学和大数据相关的专业。

  当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快速改变制造、能源、机械等传统行业,不少高校原先开设的专业已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速度。正如一些高教界专家所言,从招聘市场风向标来看,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过去的很多专业不再“对口”;二是“AI+”“数字+”风起云涌,学科进一步交叉融合,对创新型技术和服务人才的需求将呈现“井喷”状态。

  在上海一家100余人规模的能源行业综合服务公司,除了部分从事传统电力行业的技术人员,如今,项目管理、预算管理、市场营销在企业的岗位数中占据“大头”。而在市场上,企业要找到具有能源技术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却着实不易。

  基于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结合高校的学科定位和特色,今年,上海电力大学能源服务工程专业首次被列入专业目录。该专业负责人汪洋告诉记者,无论是国家电网、上海申能集团等行业龙头,还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企业,都亟需一批能在技术和服务间架起桥梁的服务型人才。

  在上海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工程专业也是新专业目录中的“新面孔”。该专业负责人孙欣介绍,应对能源危机,能源互联网工程专业未来可期。通过数字化改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需要电气、自动化、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对于人才培养自然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构建全新的能源互联网工程专业体系,满足行业的需求并引领未来的产业升级。

  今年,上海大学新增的机器人工程专业也是一门集自然、工程、社会、人文等理论方法于一体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机器人的智能、情感、控制、交互等工程问题。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依托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等基础,目前,该专业已具备了较为完备的机器人课程群和多层次的机器人教学实践平台,未来将致力于培养能从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等领域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站上风口的大健康产业,引高校竞相布局

  从新设的一批专业看,站上风口的大健康产业也成为高校竞相布局的新增长点。在沪上高校中,同济大学新增的康复物理治疗、上海理工大学新增的智能医学工程、上海体育学院新增的运动与公共健康、上海健康医学院新增的智能影像工程等专业,都代表了支撑医疗健康领域快速发展的新兴趋势。

  每到毕业季,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几乎供不应求。

  “现在,人们更加追求健康、关注健康,由此也进一步激发健康产业的需求。仅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的医疗器械公司就有4000多家。”该院院长刘宝林告诉记者,今年新增的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属于医、理、工高度交叉的新兴学科,未来将进一步紧密结合医疗健康与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刘宝林举例道,从辅助医生工作的智能采血机器人,到几秒钟就能轻易识别CT的智能影像、采用大数据分析的医学智能决策,推进这些全新的工作,都期待具备基础医学背景、懂得机械制造、人工智能等的复合型人才。“把临床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布局医学与智能的交叉融合、转化创新,特别是智能影像的研发与应用,是医工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

  为了应对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老龄化、运动不足导致的慢性病、人口剧增等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上海体育学院院长陈佩杰主持的一项研究表明,目前中国亟需新型运动与公共健康专业人才。今年,该校新增的运动与公共健康本科专业,将聚焦推动运动健康融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体系、丰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服务国家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公共卫生健康战略转型,不断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