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库 >> 正文

高校选才,统一性自主性如何平衡

发稿时间:2024-12-10 10:03:00 编辑:李婧怡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部分高校考研初试由自命题改为全国统考引发关注——

  高校选才,统一性自主性如何平衡

  光明日报记者 周世祥

  12月,一年一度的“考研季”拉开大幕。

  对于积极备考的388万名考生而言,初试无疑是要面对的“第一关”。记者注意到,教育部印发的《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提到,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二)、教育学专业基础、历史学专业基础、管理类综合能力等科目为全国统一命题科目,鼓励招生单位积极选择使用上述全国统一命题科目。除公共课科目沿用统考命题外,不少高校研究生院在近两年发布通告,部分学院的专业课初试科目也由原来自命题调整为参加统考。这些调整背后的初衷是什么?如何通过考核选拔方式改革促进选才育才水平提升?记者进行了采访。

  自命题改为统考题,旨在兼顾公平提升效率

  “学校理工科考研今年统考‘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考查写代码,没有基础怎么办”“目标院校突然改统考了,本来信心满满,现在有些担心”……在社交平台上,今年考研初试的新动向成为不少学生热议的话题。

  记者登录某高校研究生招生网站发现,该校9月发布了《关于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部分专业考试科目调整的通知》,涉及7个专业科目初试的调整,其中两个由原来自命题改为统考: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业务课二考试科目调整为统考科目“408”,生物学一级学科业务课二“845生态学”调整为统考科目“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教育部鼓励学校相关专业用统考(试题),但尊重学校自身学科发展、人才选拔规律,”该校研招办一位唐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如生物学科对学生化学基础要求较高,刚好这个(统考)科目里有考核,符合人才选拔方向,所以院系主动申请了更改初试科目。”

  调整同样涉及文科考生。某在京高校人文学院历史系研招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无论是报考中国史还是世界史,都需要考“313历史学专业基础”。“今年是第一年改。以中国史为例,以前自命题是考名词解释、古文句读、宏观历史趋势论述题等,但由于系里老师不算多,出题肯定会因为老师的研究特点、专长而有所偏重,因此今年就改为统考。”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祁占勇表示,应理性看待研招初试鼓励采用统考题的举措。“实际上,早在21世纪初,教育部就曾提出‘提倡按一级学科专业命题’,近些年来,教育部一再鼓励招生单位在研招初试中选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反映了在统一性和自主性方面,研招考试初试更加强调统一性要求。”

  祁占勇认为,将自命题改为统考有利于增加考研初试的公平性与科学性。“在公平性方面,统考方式下,所有考生均能参考教育部制定的大纲平等备考,自命题虽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但试卷的安全管理无法与教育部统一命题相比拟,可能出现‘近水楼台先得月’现象,衍生出一定的操作空间,对一些学生来说有失公允。同时,统考命题下相对统一的考查标准也有助于增强不同考生之间初试分数的可比性,有利于调剂与录取工作的开展。在科学性方面,以往初试自命题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不同招生单位的学科特色,但仍存在不同招生单位命题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而统考命题编制过程规范严谨、命题水平高、考查知识范围广,有利于提升初试的信度、效度。”

  力避“应试化”趋向,突出基本能力和专业素质考查

  记者注意到,《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提出,“参考本科教学大纲,开展初试命题工作。试题应能考查考生是否具备硕士研究生入学的基本能力和专业素质,有一定的区分度,难易程度适当,不得出现政治性的错误,避免出现学术界尚有争议的问题。鼓励招生单位不断丰富完善自命题科目的试题题型。”

  “基本能力和专业素质”应作何理解?前述在京高校历史系研招负责人以历史学考研为例作了分析:“对有意在中国史、世界史方向深造的学生而言,应具备历史基本知识,熟悉重要事件、人物、制度、文献,具备基础文献史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对重要历史阶段特征有宏观把握及学术史的了解等,这些主要通过初试来考查。在复试阶段,则会侧重考查阅读积累、学术规划等。”

  该校历史系一位副教授告诉记者,初试的定位主要是为了筛选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以便复试进一步考查。“自主命题显然会更考虑本系现有教师的研究方向,更有针对性;统考覆盖面比较广,对知识面的考核可能更有效。至于初试应强调基础知识还是强调专精?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前者——本科就‘钻’到很专门领域、深耕论文的学生,并不见得一定是‘好学生’,循序渐进可能更有利于日后的科研成长。”他说。

  “学校近3年来已有相关‘自命题转统考题’的试点,如‘633教育学基础’改为‘311教育学专业基础’;‘81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综合’‘889计算机技术专业基础综合’均改为‘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邓方表示,“自命题改为统考题后,相关学院和专业反映良好。以‘408’统考题为例,相较于自命题,统考题涉及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考查更加全面,结构更加科学。”

  然而,也有部分导师、专家担心统考后容易产生“标准化备考”,加剧考研“应试化”趋向。

  “一些专家认为,以统考试题来考查考生专业基础,可能不利于招收到在该专业领域真正有深耕潜力的学生。的确,两种考查方式的不同,涉及的是公平与差异、广博与专长、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平衡。”祁占勇认为,初试侧重专业基础知识考查,复试更多关注学生个性化能力,二者在考查内容、形式和分值配比等方面相配合、相补充,才能真正选拔出基础知识与深耕潜力兼具的人才。

  初试统考与复试改革并重,实施综合评价录取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就曾建议,初试应减少自命题科目,尽量采取统一命题模式,由学科评议组和专业学位教指委统一选定考试参考书,各省市考试院分工协作,负责部分命题工作,“这样可降低命题成本,提高命题质量,解决自命题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在实行统一命题基础上,还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允许学生同时申请(填报)多所高校,由高校根据统一考试的成绩、面试情况和本科学业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录取。”

  “对北理工而言,研究生培养路线人人各不相同,”邓方表示,研究生选拔除要注重笔试命题多样性外,面试应起到更重要作用。“以工程类专业型硕士为例,和学术型相比,其‘出口’已经不一样了,但‘进口’大致是一样的。毕竟学硕和专硕培养注重的能力、素养不同,希望在面试时更有区分,工程类专硕更重应用,学硕更重研究和学术能力。”他提出。

  “要使研究生招考方式更加科学,必须通过创新统考试题编制逻辑和改革复试方式协同实现。”祁占勇认为,“首先,应继续深化专业课初试统考的改革。初试统考内容应紧密围绕学科核心知识,在注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理论掌握程度、基本技能应用能力的同时,也要兼顾考查考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并根据不同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调整考试大纲,防止一成不变。其次,应大力改革复试环节,探索多样化的面试形式,如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以更全面地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一些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还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机构或行业专家参与复试评分,以提高复试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最后,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招生及调剂政策、录取规则等,尤其是较为灵活的复试环节,更要将流程细化,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此外,还应建立一套公平公正且具有可行性的破格复试制度,给部分‘偏才’‘怪才’提供发挥空间。”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10日 14版)